周末读经心得(2)
(2013-08-03 09:56:51)
标签:
佛经金刚经达摩慧可文化 |
分类: 分享发现 |
云何降伏其心?——摘自《金刚经》
传说,达摩在一个山洞里,朝着石壁坐了九年。一个叫慧可的修行人,跪在山洞外面,要学达摩的本领。达摩不肯教他,慧可就请达摩开条件,要怎样才肯教他。达摩看到外面下着大雪,就说:除非你把雪变成红的。慧可就把自己的一条手臂砍了下来,让自己的鲜血把雪染红了。达摩见他如此坚决,就问:你到底要我教你什么?慧可说:我的心不安,你能否教我如何安心?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实际应该是达摩在山洞里面壁打坐,慧可要拜达摩为师,但达摩不大愿意收他,他就长跪不起,后来达摩被他的诚意所打动,问他想学什么,他说要学安心的方法。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推敲:
一、为什么慧可要拜达摩为师?
据说,达摩到了中原,一言不发,到少室山上的一个山洞里,面壁九年。什么话都没说,慧可有什么理由相信这个人,一定要拜他为师?
现代的人,都知道有个净空法师,是因为他有过很多演讲,出版过很多书籍,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光碟,最早还有录音带、录像带的传播,然后才有很多人相信他,要拜他为师。达摩什么也没有做,到了山上找个山洞面壁而坐,转眼之间,九年就过去了。慧可有什么理由要做他的学生?
讲讲我的看法。慧可看中的,可能就是达摩对着石壁坐九年的本领。这不是普通的人能够做到的。虽然我们跟达摩一样,身体都是血肉做的,同样也要吃喝拉撒的。但是整整九年,达摩除了吃喝拉撒,什么也不做,就对着一面石壁坐着,这个不是普通的人能做到的。不信你对着一面墙壁,不要坐九年,就坐三个小时,你就知道什么味道了。很多人连十分钟都坚持不下来。
因为慧可也是一个修行人。他知道,一个人能面壁九年,什么事情也不做。那么必须要有一个本领,就是他的心很安宁。他肯定是把自己的心安住了,身体才坐得住!
要是心没安住,一会儿想着要喝酒吃肉,一会儿想着要升官发财,一会儿想着要出人头地,一会儿想着要男欢女爱,他怎么可能坐得住?怎么可以坐得住?
也就是说,普通的人看达摩那么坐着,也看不出什么门道,觉得就是一个呆子。而慧可却看出,这个人具有把心安住的本领。
二、慧可为什么要学安心?
这是否可以证明,慧可虽然已经修行了很多年,据说他年轻时就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出家以后,精研三藏内典。遇到达摩,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他仍然没有办法安住自己的心?
也就是说,一个聪明绝顶、博学多才的修行人,在精通经典、勤奋修炼了几十年后,可能会因为无法安住自己的心,导致修行无法继续进行!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自己的心不安,慧可觉得非常痛苦,这种痛苦让他实在忍受不下去了,让他觉得度日如年,饱受煎熬。当他看到达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坐在那里,一坐就是九年,没有显示出丝毫的痛苦。所以一定要达摩教他方法,可以把心安住,这样他就可以跟达摩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了。
慧可认为,他跟达摩在身体的构造上几乎没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就是他的心不安,而达摩的心是安的。所以他坐不住,达摩可以一坐九年,甚至一坐九十年。如果达摩教会他如何安心,那么他就跟达摩一样了。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后来会有慧可断臂求法的传说,说慧可为了学到一个方法,宁可砍掉自己的一条手臂。而这个方法就是——如何安住自己的心?
这是为了告诉大家,安心,是修行必须掌握的一个最最核心的技术。假如不能掌握这个技术,相当于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直接扔进海里。基本上都是淹死了,偶尔有活下来的,就是在无意之间学会了游泳。
慧可修行了几十年,他还没有掌握这个安心的技术。可喜的是,他已经知道了这个技术的重要性。而且,他已经看出达摩掌握了这个技术。所以他要拜师,无论要他做什么,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学到这个技术!
修行的人不会安心,无法安心,可能是非常痛苦的,有时甚至觉得生不如死的。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两个男人开车,被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妇女档道,两个男人下车就打骂那个妇女,其中一个男人突然抓起婴儿车里熟睡的两岁婴儿,将其活活摔死。事后这个男人被逮捕,后面的惩罚也会很重。坐在牢里他肯定会后悔,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做?其实,当时他是安不住自己的心啊。如果能够安住自己的心,他就不会那样做的。
还有西安一个城管,在执法中暴打商贩,打到激烈之处,就用脚对着已经倒在地上的商贩脑袋猛踩,踩到商贩昏死过去还不停止。他跟商贩究竟有多少深仇大恨?没有。他安不住自己的心啊。
还有湖南一个城管,和一个卖西瓜的商贩发生冲突,不光对商贩拳打脚踢,后来干脆抓起铁铸的秤砣,砸到了商贩的脑袋上。商贩死了。城管没安住自己的心啊。毕竟是一条人命,事后会像一点没事发生过那样度过余生?
人类的很多暴力,很多冲突,很多愤怒,很多罪行,几乎都是在安不住自己的心的情况下发生的。心不安,就算做个普通人,也很不容易。
修行人和普通人,其根本的区别在于:修行的人以安心为生命的模式。普通的人忽略与回避安心这件事情,以追求物质财富和感官刺激为目标。除了这个区别,修行人和普通人差不多的。
于是,在周末读一段《金刚经》: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一个叫须菩提的修行人,问了佛陀一句话:如何控制住,如何降服住我的心?
云何降伏其心?原来,整部《金刚经》,就是回答这一句话。据说,《金刚经》是佛学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是给根基上乘、悟性极高的修行者看的。整部经就教这些修行者一个方法:如何安心。
此时此刻,我闭上眼睛,让自己的意识,返回到自己的身体里。我在身体里寻找着,感知着,我的心在哪里?
据说:当年慧可向达摩请教:如何安心?
达摩说:把心拿来,我帮你安。
于是,慧可就闭上眼睛,让意识回到身体里,去寻找自己的心。据经典记载,是慧可发现找不到自己的心,发现所谓的心,只是自己头脑编造的一个的程序,本来就不存在,所以根本不需要去安。同时就开悟了。
我的体验是,不妨看慢一点,看细一点。慧可是先“觅心”,就是先让意识到身体里去寻找自己的心。然后才是“觅心了不可得”。实际达摩没有教他这个结果,达摩教他的是一句话:将心来,与汝安。
也就是说,达摩只是给他一个指令:把心拿来,我帮你安。
他是因为听从了达摩的指令,才会去身体之中寻觅自己的心。这个过程才是具体的操作。操作之时,他是不知道结果的。“觅心了不可得”,是他操作后的结果。
此时此刻,我能够操作的,也是达摩的一个指令:把心拿来,我帮你安。
于是,我开始寻找我的心。我发现,当我在寻找我的心,感知我的心,就是在按照达摩的指令操作的时候,我正在变成平和的、安宁的。莫非,达摩那个指令,就是直接帮我安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