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资银行冷对地域扩张

(2007-09-13 10:39:07)
标签:

产经/公司

分类: 宏观经济
 

刘金贺     姬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承诺入世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入世五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从此在华的包括银行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有了明确的管理条例和法规,外资银行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然而,伴随着经营政策空间的扩大,外资银行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和预计的大举占领市场的局面,反而较以往收敛了许多。种种迹象表明,外资银行对在中国的业务布局、发展战略等各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

外资银行地域布局完成

    外资银行对中国加入WTO的反应最初是很平淡的。同上世纪90年代的外资银行大举抢滩中国比起来,这几年外资银行新增的分支机构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大部分都是非营业性质的代表处。而且,近几年所有在中国所设立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大都是一些处于国际中游水平的跨国银行,或者是同中国有密切贸易往来的周边国家银行,而居世界前列的国际大银行几乎没有任何机构增设动作。

    但是,国际著名银行在华设立的分支机构的战略意图是清晰的,即着眼中国经济增长中财富积聚最快的地区,强调设置机构的效益。它们的机构设置稳定地布局在中国沿海大中城市,基本覆盖了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表中所列的都是在全球最活跃的国际著名银行,它们在华分支机构的设立可以清晰地看清楚它们实施的是“2:8黄金分割率”区域布局战略。

    从国际活跃银行的在华机构设置和它们近年来不再进行机构扩张的行为可以看出,这些最主要的外资银行在华的地域布局战略已初步完成。今后若干年内,可能还会有新的外国银行进入中国,或现有的外资银行也会增加其分支机构设置,但可以预料这种机构设置在数量上将是极为有限的。

                                  国际活跃银行地域布局情况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9/13/10/29/1159713a608.jpg

  资料来源:《银行家》杂志2004年第5、6期

更注重机构效益

    外资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也越来越强调在华机构成长为新的利润中心,业务的盈利状况也开始大幅好转。2002年在沪外资银行普遍盈利,年末账面利润已达近亿美元。2003年上海29家外资银行本外币业务实现税后利润8300万美元,同比增长6.4%,其中,超过一半的利润来源于人民币业务。一些主要的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盈利水平已经非常接近其全球范围的平均水平。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绩效是在中国对外资银行业务仍有若干限制条件下取得的。随着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限制的逐步放开,人民币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以上海为例,从盈利结构来看,外资银行人民币税前利润占总税前利润的比重,已从2001年的15.56%增长至2003年的52.12%。

    另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外资银行正力图形成它们在技术上的垄断,一个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申请金融产品专利,在中资银行面前竖立一道“专利壁垒”。从1996年到2003年底,花旗银行已经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19项发明专利申请,其中的大部分直指网上银行业务。虽然目前尚不能评估确认这些“专利壁垒”对中资银行经营造成的影响程度,但可以肯定它们将构成未来中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障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