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China Clear)
2007年6月至今,汇丰(HSBC)、法国兴业(Société
Générale)等先后在香港推出多只中国A股投资基金。
近期海外中国A股投资基金列http://117.photo.pp.sohu.com/images/blog/2007/9/6/16/2/115744276de.jpg
来源:本文整理
与此同时,QDII市场开始迅速发展。2006年4月起,中国开始允许境内机构和个人通过商业银行投资境外固定收益产品,当年全国共有15家银行获得总额134亿美元的QDII额度。2007年以来,中国加快QDII市场发展,在放松QDII投资限制的同时,也允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更多投资主体进行QDII投资。
近期QDII相关政策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9/6/16/6/1157445c23a.jpg
来源:本文整理
两种资金流动背后的驱动力
从政策层面来看,2007年5月底以来,政府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市场准入与监管等领域采取多种手段,有效地改善了股票市场的结构,增强了QFII对经济增长和股市前景的信心。目前,引领股指上涨的主要动力已经是有业绩支撑的蓝筹股票,此前由垃圾股引领股指上涨的局面不复存在。
近期政府主要宏观政策及其效果http://117.photo.pp.sohu.com/images/blog/2007/9/6/16/2/11574432f93.jpg
来源:本文整理
股市结构的改善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预期,促使QFII及其它海外资本纷纷调整对中国股市的预期。提高QFII额度、投资规模回升都是预期改变的外在表现。十七大的即将召开和明年奥运会效应使海内外投资者对股市向好的信心增强。
QDII的加快推出,也是政府为完善金融市场、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竞争力而采取的另一举措。从投资者层面看,能满足其多方位投资分散风险的要求;从国家层面看,有助于缓解外汇储备存量过高、收益率过低等问题,同时有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而投资者结构与偏好的改变也推动了QFII结构转变和QDII的成长。前期海外投资者获利丰厚,希望及时撤出以锁定利润。尚在观望的投资者预期向好,纷纷介入中国市场。投资者机构的变化是导致QFII规模调整、QFII中国基金遭大幅赎回的重要因素。随着政府逐渐放松外汇限制,国内投资者对于投资海外成熟金融市场的热情日益高涨,构成对QDII产品的强劲需求。
中国金融市场日趋国际化
从目前来看,海外资金中长期走势仍将以流入为主。海外资金流入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升值预期和较高的收益率,只要这两个因素没有发生变动,海外资金的长期流入趋势就不会改变。短期内,由于投资者结构变动、担心风险过高等原因,海外资金的整体规模会出现波动。但是,流出的资金在无法获得更高收益的情况下,将在合适的时机再次流回中国市场。
除了金融市场,海外资本还通过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方式在中国市场上获取超额的收益率。这部分资本短期内也不会有流出的迹象。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为防止巨额资金跨境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在扩大开放金融市场的同时,必将严格地限制违规资金流入中国市场。
借QFII、QDII的流动,中国金融市场有望日趋国际化。QFII、QDII带来的资金双向流动,以及中外金融机构合作的加强,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与海外金融市场的整合。随着基金、证券、保险公司的QDII资金逐步运作,中国金融市场与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将日益增强。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www.serichina.org)
[1]
市值根据QFII在汇丰、渣打、花旗三大主要托管行托管金额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