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课内与拓展(二)
2022-09-26 09:09:53
标签: 转载
【注:刻苦学习,把大脑变得越来越笨。学习,不是靠刻苦两个字就能搞定的。重要的是,如何刻苦。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追求扎实的,都是普蛙。那些,极其认真学习课内的孩子,不可能考省市第一。省市第一,都是随便学学。看起来,学的不是很努力。实际上,学的范围极其广,以至于,触类旁通。】
神兽老师,问我为何孩子暑假预习过、默过的,现在又忘了。我的回答是,预习本就是低效的。学霸,只是超前学习,不会亦步亦趋的提前预习。原理,前文已经讲过了。听课、作业,足以。预习、复习,就是浪费时间。
所有知识学习的基础,都源于语言学习。
比如说,原版蛙学英语。其方式,同中式英语学习格格不入。中式英语学习方式,就颇具有预习、复习、反复拉锯的特点。真实的语言学习,关键在于一遍接着一遍的应用。学习知识,道理是相似的。知识,不是靠扎实学来的。知识体系,是在广泛阅读、思考中,有机形成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提高英语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不断的阅读理解。
学任何科目,道理都是相似的。听一遍、作业一遍,就过。刨根问题,大可不必。满分,没什么意义。小学满分,坚持不到高中。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反复迭代,自然而然,就会把知识体系巩固。所以,关键在于学习兴趣。孩子,只要能坚持不懈的学下去。自然而然,就会基础越来越扎实。
稀里糊涂、不求甚解,是保护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小朋友,自主学习中国神话故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神话故事,考试很难遇到。所以,学习思考神话故事,对于提高考分来说,基本上等于瞎耽误工夫。在此过程中,从家长到孩子,都会保持一种不求甚解的态度。针对某个问题,孩子有疑问,想要得到答案。探索的过程,或深或浅,都来自于兴趣。你能说,孩子读一遍西游记,就可以掌握神话故事背后的细节么?这,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但是,随着孩子阅读不断深入,读了封神演义,了解过更多的中国历史,就会对神话有更深的认识。那么,第一次阅读西游记时,理解的稀里糊涂,有什么问题么?重要的不是第一次阅读掌握多少,而是,一次又一次阅读深入过程中,知识体系迭代的结果如何。关键是,支撑孩子坚持阅读的兴趣,以及,在阅读中形成的学习思考习惯。
考多少分,有多少实际意义?
听课、作业,就完事。很显然,有些细节,未必记得住。考试,为了提升区分度,会找些犄角旮旯难为学生。不求甚解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在阶段测验中败下阵来。忘就忘了呗!忘了,就找时间迭代学习。那种不可能被迭代的知识点,往往是形成知识体系所不关注的。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拓展学习上,才是扩大认知面的有效做法。所以,学习的奥秘,就在于学的多、学得快、学的形成习惯。不求甚解,是面对艰深问题时,可以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学一遍,掌握了6成。再学一遍,掌握了8成。掌握10成,是很难的,也是没必要的。如此,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才会逐步形成。
容忍错误,是一种智慧。
前文说过,学习好比是攀登阶梯。10本书,就足够把智力拉到极高。站在高阶,看低阶,就是很轻易。5阶看4阶,正确率或许会达到80%。6阶看4节,正确率就会飙升到98%。100%,往往很难实现。其实,并非粗心大意能解释无法做到完美。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学习过程中,势必会对某些问题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针对任何问题都坚决扫荡的学习方法,效率实在太低了。所以,学习必然会遇到适当的错误。容错,也是保持合理前进的一种方式。
阅读,有必要每个字都理解的很清晰么?没有必要。学习,道理是相似的。重要的不是每道题都正确,而是,有坚持把题做到深入的内驱力。一本书,读不读的全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本接着一本的读下去。读的特别多,自然就会形成强大的阅读能力。所以,预习、复习,针对课本反复夯实,就是学渣模式。课本,也是书。虽然,课本经过精心编排,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但是,针对课本无休无止的反复学习,不会提升知识体系。因为,课本太狭窄了。在有限的篇幅内,课本是无法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知识体系的。反复学习课本,只不过是在试图提升考试成绩。因为,考试题目,在课本覆盖范围内。
课外拓展学习范围很窄的小朋友,势必不可能成为学神。在课内范畴,考试成绩多高,都无法掩盖拓展学习能力不足的短板。所谓学神,就是把课外阅读学习的模式应用到课内。
看课本,就像是看小说。听课,就是听评书。作业,就是对付了事。如此敷衍的学习态度,才能打造出最强大的学习能力。这世上,真的有人如此学习么?其实,大多数学霸、学神,都是如此。如果,你娃除了课本和练习册,中小学阶段,就没读过很多别的书。那么,你娃即便考试、竞赛成绩全省、全市第一,也是白瞎。因为,学习习惯,太差劲。
举个例子,很多学霸,都会阅读杂志。比如说,蟋蟀。蛙,从小看杂志,学到的各种自然科学知识,要到中学才能真正触及。别蛙,读了很多年。你娃,亦步亦趋的到中学才开始预习、复习,有可能比理解力么?时间,是公平的。为何,你娃没时间读杂志,别蛙有时间呢?因为,别蛙从小就不习惯于预习、复习,你娃彪呼呼的一遍又一遍的跟小学课本较劲。更可笑的是,很多老师都在强迫孩子、家长用低效的方式学习。这就是,昔日老师成绩在班级中下游晃悠,努力读师范后,把学渣模式传递给学生。超级学霸,有几个会选择当老师?
学习不扎实,竟然还有理了!
的确如此。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努力思考、不求甚解。这个所谓的不求甚解,是不过度追求理解。很多时候,不是学习不努力,是学习的太努力了,努力到胡乱发力。错误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弄得高度苦逼。正确的学习习惯,会把学习变成一件有趣事。
我,就是如此不求甚解的教神兽。有时间,就脱离主线,扩展外围。课内,作为学习主线,不追求完美。时间久了,就慢慢感受到,神兽越来越聪明。记不住?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脑子笨。简单讲,记忆力太差,理解力受阻。智力不行,是根本。天天念几本破经书,脑子不笨就出了鬼了。弹琴,有什么鸟用?对语数外,有多大实际意义?不弹琴,疯狂学语数外,就能真牛逼了么?
涔愬杽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56
- 关注人气:0
- 荣誉徽章:
[转载]课内与拓展(二)
【注:刻苦学习,把大脑变得越来越笨。学习,不是靠刻苦两个字就能搞定的。重要的是,如何刻苦。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追求扎实的,都是普蛙。那些,极其认真学习课内的孩子,不可能考省市第一。省市第一,都是随便学学。看起来,学的不是很努力。实际上,学的范围极其广,以至于,触类旁通。】
神兽老师,问我为何孩子暑假预习过、默过的,现在又忘了。我的回答是,预习本就是低效的。学霸,只是超前学习,不会亦步亦趋的提前预习。原理,前文已经讲过了。听课、作业,足以。预习、复习,就是浪费时间。
所有知识学习的基础,都源于语言学习。
比如说,原版蛙学英语。其方式,同中式英语学习格格不入。中式英语学习方式,就颇具有预习、复习、反复拉锯的特点。真实的语言学习,关键在于一遍接着一遍的应用。学习知识,道理是相似的。知识,不是靠扎实学来的。知识体系,是在广泛阅读、思考中,有机形成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提高英语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不断的阅读理解。
学任何科目,道理都是相似的。听一遍、作业一遍,就过。刨根问题,大可不必。满分,没什么意义。小学满分,坚持不到高中。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反复迭代,自然而然,就会把知识体系巩固。所以,关键在于学习兴趣。孩子,只要能坚持不懈的学下去。自然而然,就会基础越来越扎实。
稀里糊涂、不求甚解,是保护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小朋友,自主学习中国神话故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神话故事,考试很难遇到。所以,学习思考神话故事,对于提高考分来说,基本上等于瞎耽误工夫。在此过程中,从家长到孩子,都会保持一种不求甚解的态度。针对某个问题,孩子有疑问,想要得到答案。探索的过程,或深或浅,都来自于兴趣。你能说,孩子读一遍西游记,就可以掌握神话故事背后的细节么?这,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但是,随着孩子阅读不断深入,读了封神演义,了解过更多的中国历史,就会对神话有更深的认识。那么,第一次阅读西游记时,理解的稀里糊涂,有什么问题么?重要的不是第一次阅读掌握多少,而是,一次又一次阅读深入过程中,知识体系迭代的结果如何。关键是,支撑孩子坚持阅读的兴趣,以及,在阅读中形成的学习思考习惯。
考多少分,有多少实际意义?
听课、作业,就完事。很显然,有些细节,未必记得住。考试,为了提升区分度,会找些犄角旮旯难为学生。不求甚解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在阶段测验中败下阵来。忘就忘了呗!忘了,就找时间迭代学习。那种不可能被迭代的知识点,往往是形成知识体系所不关注的。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拓展学习上,才是扩大认知面的有效做法。所以,学习的奥秘,就在于学的多、学得快、学的形成习惯。不求甚解,是面对艰深问题时,可以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学一遍,掌握了6成。再学一遍,掌握了8成。掌握10成,是很难的,也是没必要的。如此,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才会逐步形成。
容忍错误,是一种智慧。
前文说过,学习好比是攀登阶梯。10本书,就足够把智力拉到极高。站在高阶,看低阶,就是很轻易。5阶看4阶,正确率或许会达到80%。6阶看4节,正确率就会飙升到98%。100%,往往很难实现。其实,并非粗心大意能解释无法做到完美。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学习过程中,势必会对某些问题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针对任何问题都坚决扫荡的学习方法,效率实在太低了。所以,学习必然会遇到适当的错误。容错,也是保持合理前进的一种方式。
阅读,有必要每个字都理解的很清晰么?没有必要。学习,道理是相似的。重要的不是每道题都正确,而是,有坚持把题做到深入的内驱力。一本书,读不读的全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本接着一本的读下去。读的特别多,自然就会形成强大的阅读能力。所以,预习、复习,针对课本反复夯实,就是学渣模式。课本,也是书。虽然,课本经过精心编排,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但是,针对课本无休无止的反复学习,不会提升知识体系。因为,课本太狭窄了。在有限的篇幅内,课本是无法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知识体系的。反复学习课本,只不过是在试图提升考试成绩。因为,考试题目,在课本覆盖范围内。
课外拓展学习范围很窄的小朋友,势必不可能成为学神。在课内范畴,考试成绩多高,都无法掩盖拓展学习能力不足的短板。所谓学神,就是把课外阅读学习的模式应用到课内。
看课本,就像是看小说。听课,就是听评书。作业,就是对付了事。如此敷衍的学习态度,才能打造出最强大的学习能力。这世上,真的有人如此学习么?其实,大多数学霸、学神,都是如此。如果,你娃除了课本和练习册,中小学阶段,就没读过很多别的书。那么,你娃即便考试、竞赛成绩全省、全市第一,也是白瞎。因为,学习习惯,太差劲。
举个例子,很多学霸,都会阅读杂志。比如说,蟋蟀。蛙,从小看杂志,学到的各种自然科学知识,要到中学才能真正触及。别蛙,读了很多年。你娃,亦步亦趋的到中学才开始预习、复习,有可能比理解力么?时间,是公平的。为何,你娃没时间读杂志,别蛙有时间呢?因为,别蛙从小就不习惯于预习、复习,你娃彪呼呼的一遍又一遍的跟小学课本较劲。更可笑的是,很多老师都在强迫孩子、家长用低效的方式学习。这就是,昔日老师成绩在班级中下游晃悠,努力读师范后,把学渣模式传递给学生。超级学霸,有几个会选择当老师?
学习不扎实,竟然还有理了!
的确如此。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努力思考、不求甚解。这个所谓的不求甚解,是不过度追求理解。很多时候,不是学习不努力,是学习的太努力了,努力到胡乱发力。错误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弄得高度苦逼。正确的学习习惯,会把学习变成一件有趣事。
我,就是如此不求甚解的教神兽。有时间,就脱离主线,扩展外围。课内,作为学习主线,不追求完美。时间久了,就慢慢感受到,神兽越来越聪明。记不住?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脑子笨。简单讲,记忆力太差,理解力受阻。智力不行,是根本。天天念几本破经书,脑子不笨就出了鬼了。弹琴,有什么鸟用?对语数外,有多大实际意义?不弹琴,疯狂学语数外,就能真牛逼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