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努力与尖子(二)
2022-07-12 12:18:46
标签: 转载
【注:幼儿园,非常关键。综合评定,在任何阶段,都是存在的。人的命运,都有一条看不见的指挥棒在遥控。这世上,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运气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逻辑。】
《努力与尖子》一文,写于2年前。
教育改革,强调公平,也不可能完全摒弃选拔。
拔尖子,是维系社会竞争环境的必然结果。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是第一名,怎么可能不被拔出来?即便,各级考试区分度降低,也不会影响高考区分度。即便,大学都改成自主招生,也不会改变选拔优秀人才的竞争性。否则,大学之间的残酷竞争,就会让缺乏尖子生的高校丧失竞争力。
任何名校,都承受不住学苗质量丧失竞争力。
名校的光环效应、预言自我实现效应,会吸引高质量学苗,也会通过环境影响学生。名校和尖子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真正的尖子生,不是择校,而是,校择。魔都名校,是有其优先选拔尖子生的途径的。比如说,小升初,考三公,就是很典型的提前选拔。通过全市选拔、提前录取,名校可以实现拔尖子,数百人会被择优,这不就是典型的校择么?清北复交苗子,在小升初就被拔了一茬,中考再拔一茬。到了高考,尖子生的结果基本上大局已定。天才,不太可能被埋没。
名校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各自发现尖子生的能力竞争。
幼升小,这一波,是否存在拔尖子?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魔都小学,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实力强。公立学校,束缚比较大,缺少私立学校的灵活性。私立学校,明里暗里搞的各种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培养尖子生。校外培训机构被扫荡了,校内可以搞。私立学校,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品牌光环效应,就必须要争取培养出更多尖子生。此时,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出现了。内生,还是捡现成的?所谓内生,就是学校的确教的好。所谓捡现成,就是靠幼儿园输送牛蛙。
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崭露头角的牛蛙,十有八九会成为未来的尖子生。
摇号,让入民办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过去,民办通过考试选拔方式把所有尖子生收入囊中。现在,摇号会让一大批尖子生选择公立。民办,还会比公立更强么?事实上,民办之所以更容易出成绩,是因为广泛的市场竞争。民办学校,为了在市场中树立起品牌效应,就必须煞费苦心的突破桎梏,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资源和环境。摇号,也改变不了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学费,仅仅是民办学校放在台面上的收入。真正影响收入的核心因素,不是学费,而是,坑位。这就像是茅台酒,出厂价和零售价之间存在巨大的灰色空间。而这个空间,是由品牌效应支撑的。而品牌效应,是靠尖子生一批又一批堆出来的。因此,对民办小学来说,尽最大的可能性搜罗幼儿园的尖子生,关乎到长期竞争力,更关乎到收入。
幼儿园,没有考试,如何判断孩子能否是未来的尖子生?
其实,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小孩,在幼儿园期间,就很容易暴露出巨大的差异性。语数外,尚在其次。琴棋书画文体,各方面都出色的小孩,很容易就被识别出来。清北复交苗子,6岁就大概率被各大幼儿园摘出来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一点儿也不假。因为,幼儿园阶段,恰恰是不通过考试成绩排名次。到了小学,反而要看机械的课内考分。幼儿园阶段,就很灵、很聪明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苗子。因此,唐僧肉在哪里,大家心知肚明。这些苗子,就像是茅台酒的原酒,勾兑下就能成茅台。没有原酒,酒厂还怎么玩呢?至于,如何将苗子巧妙的移植到自家的花盆里,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苗子,都稀里糊涂的被呵护。对于一个选拔体系来说,苗子就是应该被好的园丁呵护,否则,体系就存在严重问题了。毕竟,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性的。
蛙若真牛,根本就不用操心,肯定会被关注。
我蛙,乘法口诀背的滚瓜烂熟,识字3千,为何不被定义为牛蛙呢?这事,就要看幼儿园对尖子如何理解了。老师,认为某个蛙是班上数一数二的聪明,不会简简单单的从一个方面观察,一定是全方面考核。幼儿园阶段,对语数外的关注度是很低的。美术、音乐、体育、手工、游戏,方方面面都在考核孩子的综合能力。比算数,神兽在班上肯定不是最好的。比画画,神兽可以秒杀同学几条街。在老师眼里,画画极好的孩子,就是有极强的天赋。幼儿园老师,不会关注学前蛙是否能解出微积分。数学天分,是小学阶段需要挖掘的。很多家长,都没搞清楚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成长。名校喜欢什么样的学前蛙,幼儿园老师是心知肚明的。
把孩子培养好,自然会有更宽阔的升级通道。
神兽,是尖子生。这种尖子生,不是靠刷计算题、小奥实现的,而是,把学前阶段该做好的事情做的很好。小奥,是小学要搞定的事。学前,要搞定的就是聪明伶俐,而不是,算的极准。真牛,摇就好了。不牛,摇中了,也很难进入快速升级通道。
涔愬杽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39
- 关注人气:0
- 荣誉徽章:
[转载]努力与尖子(二)
【注:幼儿园,非常关键。综合评定,在任何阶段,都是存在的。人的命运,都有一条看不见的指挥棒在遥控。这世上,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运气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逻辑。】
《努力与尖子》一文,写于2年前。
教育改革,强调公平,也不可能完全摒弃选拔。
拔尖子,是维系社会竞争环境的必然结果。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是第一名,怎么可能不被拔出来?即便,各级考试区分度降低,也不会影响高考区分度。即便,大学都改成自主招生,也不会改变选拔优秀人才的竞争性。否则,大学之间的残酷竞争,就会让缺乏尖子生的高校丧失竞争力。
任何名校,都承受不住学苗质量丧失竞争力。
名校的光环效应、预言自我实现效应,会吸引高质量学苗,也会通过环境影响学生。名校和尖子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真正的尖子生,不是择校,而是,校择。魔都名校,是有其优先选拔尖子生的途径的。比如说,小升初,考三公,就是很典型的提前选拔。通过全市选拔、提前录取,名校可以实现拔尖子,数百人会被择优,这不就是典型的校择么?清北复交苗子,在小升初就被拔了一茬,中考再拔一茬。到了高考,尖子生的结果基本上大局已定。天才,不太可能被埋没。
名校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各自发现尖子生的能力竞争。
幼升小,这一波,是否存在拔尖子?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魔都小学,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实力强。公立学校,束缚比较大,缺少私立学校的灵活性。私立学校,明里暗里搞的各种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培养尖子生。校外培训机构被扫荡了,校内可以搞。私立学校,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品牌光环效应,就必须要争取培养出更多尖子生。此时,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出现了。内生,还是捡现成的?所谓内生,就是学校的确教的好。所谓捡现成,就是靠幼儿园输送牛蛙。
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崭露头角的牛蛙,十有八九会成为未来的尖子生。
摇号,让入民办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过去,民办通过考试选拔方式把所有尖子生收入囊中。现在,摇号会让一大批尖子生选择公立。民办,还会比公立更强么?事实上,民办之所以更容易出成绩,是因为广泛的市场竞争。民办学校,为了在市场中树立起品牌效应,就必须煞费苦心的突破桎梏,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资源和环境。摇号,也改变不了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学费,仅仅是民办学校放在台面上的收入。真正影响收入的核心因素,不是学费,而是,坑位。这就像是茅台酒,出厂价和零售价之间存在巨大的灰色空间。而这个空间,是由品牌效应支撑的。而品牌效应,是靠尖子生一批又一批堆出来的。因此,对民办小学来说,尽最大的可能性搜罗幼儿园的尖子生,关乎到长期竞争力,更关乎到收入。
幼儿园,没有考试,如何判断孩子能否是未来的尖子生?
其实,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小孩,在幼儿园期间,就很容易暴露出巨大的差异性。语数外,尚在其次。琴棋书画文体,各方面都出色的小孩,很容易就被识别出来。清北复交苗子,6岁就大概率被各大幼儿园摘出来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一点儿也不假。因为,幼儿园阶段,恰恰是不通过考试成绩排名次。到了小学,反而要看机械的课内考分。幼儿园阶段,就很灵、很聪明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苗子。因此,唐僧肉在哪里,大家心知肚明。这些苗子,就像是茅台酒的原酒,勾兑下就能成茅台。没有原酒,酒厂还怎么玩呢?至于,如何将苗子巧妙的移植到自家的花盆里,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苗子,都稀里糊涂的被呵护。对于一个选拔体系来说,苗子就是应该被好的园丁呵护,否则,体系就存在严重问题了。毕竟,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性的。
蛙若真牛,根本就不用操心,肯定会被关注。
我蛙,乘法口诀背的滚瓜烂熟,识字3千,为何不被定义为牛蛙呢?这事,就要看幼儿园对尖子如何理解了。老师,认为某个蛙是班上数一数二的聪明,不会简简单单的从一个方面观察,一定是全方面考核。幼儿园阶段,对语数外的关注度是很低的。美术、音乐、体育、手工、游戏,方方面面都在考核孩子的综合能力。比算数,神兽在班上肯定不是最好的。比画画,神兽可以秒杀同学几条街。在老师眼里,画画极好的孩子,就是有极强的天赋。幼儿园老师,不会关注学前蛙是否能解出微积分。数学天分,是小学阶段需要挖掘的。很多家长,都没搞清楚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成长。名校喜欢什么样的学前蛙,幼儿园老师是心知肚明的。
把孩子培养好,自然会有更宽阔的升级通道。
神兽,是尖子生。这种尖子生,不是靠刷计算题、小奥实现的,而是,把学前阶段该做好的事情做的很好。小奥,是小学要搞定的事。学前,要搞定的就是聪明伶俐,而不是,算的极准。真牛,摇就好了。不牛,摇中了,也很难进入快速升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