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心智与有趣(二)
2022-05-02 12:32:25
标签: 转载
【注:素质教育搞好了,分数能不能上去?实话实说,素质教育更难玩明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反抗都是徒劳的。基础真的打好了,跑起来会风驰电掣。】
神兽,经过3年学习,具备接受学科教育的智力基础了。条件成熟时,可以正式引导他系统的学习各学科了。学前启蒙,接近完成。
所谓启蒙,是由各项基础能力决定的。神兽,英语阅读理解RAZ到H分级,围棋接近初段,美术漫画6级。钢琴、硬笔书法、跆拳道,这些科目的学习,要求都相对低。英语、围棋、美术,还是花了比较多的心思。对这三门科目要求高,主要是为了培养语言、数学、美学思维基础。很少有人,能同时把这三门学的很好。这,需要苦练童子功。
同课内学习相比,这些科目的学习,相对比较有趣。正因为有趣,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承受些压力。不枯燥,学起来自然相对好玩。枯燥,就不容易让孩子吸收学习。对幼蛙,过早的施压学科知识,最大的缺陷,就是思维综合性差。课内知识,早学晚学,早晚都会学。智力和思维基础好的孩子,学习课内知识速度会很快。综合素质培养,同课内知识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系。后者,入学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前者,错过学习关键期,就很难再系统性梳理。
出类拔萃,未必见得有意义。
比如说,英语。很厉害的孩子,如神兽这个年龄,应该能掌握N。
比如说,围棋。很厉害的孩子,如神兽这个年龄,应该能达到3段。
比如说,漫画。很厉害的孩子,如神兽这个年龄,应该能达到漫画7级。
任何优秀,都可以量化到一种水平。任何水平,都必须要时间和天分。单科出类拔萃,往往意味着认知系统不够完整。家长,没必要逼着孩子在低幼龄成为某个科目最牛的蛙。除非,孩子自己逼自己。凭兴趣、热爱,孩子有可能在单科变得极其厉害。但是,未必见得,就真的有意义。因为,未来有众多不确定性,7岁业余5段不等于18岁职业九段。天才,在每个时间段,都有进度表。3-6岁,是不是天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18-28岁。因此,启蒙教育,不是比谁更快、更强,而是,比谁更系统、全面。家长,不要让孩子在起跑阶段,就留下重大短板。
如果无趣,神兽在学前,能学这么多么?答案是,根本没戏。
语数外,非常机械的硬推,其结果必然是会牺牲掉最宝贵的创意。所谓创意,指的到底是什么?学前,孩子画一幅画,摆一摆积木,就能看出来脑子里是不是真的有创意。如果,入学前,孩子把小学3年级的语数外都搞定了,那么,孩子想要建立起符合其年龄段的创意性思维,就比较有难度。因为,家长,把大量时间都用在鸡孩子语数外,就会错过宝贵的培养兴趣的关键期。先有意思,才有意义。学的没意思,还怎么可能有意义?课内知识,是相对无趣的。
所谓创意,体现在某幅画、某步棋、某道题、谋篇文章上。虚无缥缈,但有迹可循。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趣的人,是不会有创意的。无趣的家长,很难培养出有趣的小孩。正因为无趣,所以就无意义。多给孩子些学习的乐趣,也就等同于给了孩子学习的意义。缺乏乐趣,天天机械的语数外、小中奥,实在是摧毁人的创造力。至于创造力的表现是什么?答案很显然,就是你没发现孩子有创造力,那就是没有了。你若发现孩子有创造力,那就是有了。有还是没有,到时候你自然就知道了。
素质教育、学科教育,是两种套路。
越学越无趣,怎么办?这就比较麻烦了。如果,孩子觉得学习某个学科很无趣,那么,恶性循环就要上演了。因此,尽可能的给孩子一个机会,去感受到一门学科的乐趣,才是最佳选择。这就要求,理论要联系实际。课内学习,高度强调理论,基本脱离实践。学如此多的知识,到底为了什么?孩子,要先搞清楚。这,就需要家长学会讲道理。
神兽说,“我想造航天飞机和火箭”。我说,“那就要学好数学和物理”。
你,是先有实现梦想的意愿,还是先有学习的意愿?不问为什么学,只是机械的学,不会有真正的动力。因此,脱离实践,机械的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习,是最为粗鄙的学习动力。让人生变得有趣、有意义,才是合理的努力学习的理由。考多少分、考大学,这种目的性极强的话术,尽可能要回避。要讲,就讲星辰大海。否则,就不要讲。爱考第几,就考第几。
涔愬杽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39
- 关注人气:0
- 荣誉徽章:
[转载]心智与有趣(二)
【注:素质教育搞好了,分数能不能上去?实话实说,素质教育更难玩明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反抗都是徒劳的。基础真的打好了,跑起来会风驰电掣。】
神兽,经过3年学习,具备接受学科教育的智力基础了。条件成熟时,可以正式引导他系统的学习各学科了。学前启蒙,接近完成。
所谓启蒙,是由各项基础能力决定的。神兽,英语阅读理解RAZ到H分级,围棋接近初段,美术漫画6级。钢琴、硬笔书法、跆拳道,这些科目的学习,要求都相对低。英语、围棋、美术,还是花了比较多的心思。对这三门科目要求高,主要是为了培养语言、数学、美学思维基础。很少有人,能同时把这三门学的很好。这,需要苦练童子功。
同课内学习相比,这些科目的学习,相对比较有趣。正因为有趣,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承受些压力。不枯燥,学起来自然相对好玩。枯燥,就不容易让孩子吸收学习。对幼蛙,过早的施压学科知识,最大的缺陷,就是思维综合性差。课内知识,早学晚学,早晚都会学。智力和思维基础好的孩子,学习课内知识速度会很快。综合素质培养,同课内知识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系。后者,入学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前者,错过学习关键期,就很难再系统性梳理。
出类拔萃,未必见得有意义。
比如说,英语。很厉害的孩子,如神兽这个年龄,应该能掌握N。
比如说,围棋。很厉害的孩子,如神兽这个年龄,应该能达到3段。
比如说,漫画。很厉害的孩子,如神兽这个年龄,应该能达到漫画7级。
任何优秀,都可以量化到一种水平。任何水平,都必须要时间和天分。单科出类拔萃,往往意味着认知系统不够完整。家长,没必要逼着孩子在低幼龄成为某个科目最牛的蛙。除非,孩子自己逼自己。凭兴趣、热爱,孩子有可能在单科变得极其厉害。但是,未必见得,就真的有意义。因为,未来有众多不确定性,7岁业余5段不等于18岁职业九段。天才,在每个时间段,都有进度表。3-6岁,是不是天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18-28岁。因此,启蒙教育,不是比谁更快、更强,而是,比谁更系统、全面。家长,不要让孩子在起跑阶段,就留下重大短板。
如果无趣,神兽在学前,能学这么多么?答案是,根本没戏。
语数外,非常机械的硬推,其结果必然是会牺牲掉最宝贵的创意。所谓创意,指的到底是什么?学前,孩子画一幅画,摆一摆积木,就能看出来脑子里是不是真的有创意。如果,入学前,孩子把小学3年级的语数外都搞定了,那么,孩子想要建立起符合其年龄段的创意性思维,就比较有难度。因为,家长,把大量时间都用在鸡孩子语数外,就会错过宝贵的培养兴趣的关键期。先有意思,才有意义。学的没意思,还怎么可能有意义?课内知识,是相对无趣的。
所谓创意,体现在某幅画、某步棋、某道题、谋篇文章上。虚无缥缈,但有迹可循。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趣的人,是不会有创意的。无趣的家长,很难培养出有趣的小孩。正因为无趣,所以就无意义。多给孩子些学习的乐趣,也就等同于给了孩子学习的意义。缺乏乐趣,天天机械的语数外、小中奥,实在是摧毁人的创造力。至于创造力的表现是什么?答案很显然,就是你没发现孩子有创造力,那就是没有了。你若发现孩子有创造力,那就是有了。有还是没有,到时候你自然就知道了。
素质教育、学科教育,是两种套路。
越学越无趣,怎么办?这就比较麻烦了。如果,孩子觉得学习某个学科很无趣,那么,恶性循环就要上演了。因此,尽可能的给孩子一个机会,去感受到一门学科的乐趣,才是最佳选择。这就要求,理论要联系实际。课内学习,高度强调理论,基本脱离实践。学如此多的知识,到底为了什么?孩子,要先搞清楚。这,就需要家长学会讲道理。
神兽说,“我想造航天飞机和火箭”。我说,“那就要学好数学和物理”。
你,是先有实现梦想的意愿,还是先有学习的意愿?不问为什么学,只是机械的学,不会有真正的动力。因此,脱离实践,机械的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习,是最为粗鄙的学习动力。让人生变得有趣、有意义,才是合理的努力学习的理由。考多少分、考大学,这种目的性极强的话术,尽可能要回避。要讲,就讲星辰大海。否则,就不要讲。爱考第几,就考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