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一场春雨过后,江堤、山坡上的草丛里,便冒出了层层叠叠的地皮菇,又称地衣,地皮菜。地皮菇往往是在雷雨之后生出来的,顾而亦称雷公菜,但我们老家人都叫它鼻涕菇。鼻涕菇,顾名思义,是它的形状像浓稠的鼻涕,这名字实在土得掉渣,陌生人闻此肯定没有食欲,难以下箸,但实际上,它更像木耳,墨绿色,偏黑,柔而滑,贴着地面,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地木耳。
说起地木耳,曾有一个笑话流传,说的是一群上海来的知青,没见过这玩意,看到有人去捡,以为是木耳,于是欢呼雀跃跟着去捡回来晒,说晒干了寄回上海,不曾想晒着晒着就什么也没有了!少时觉得是个笑话,而今想来却有几分酸楚,那时的知青远离家乡,而如今的我不亦是这样吗。晒得什么也没有是夸张之谈,不过,地皮菇在春雨的滋润中生出,其成分大部份是水份,故而也要靠水养着,如果
失水,就所剩无几了。
好吃的东西收拾起来总是很繁杂,要多次换水浸泡清洗,去泥沙,去杂草。我做事粗枝大叶且没耐心,洗出来的地皮菇在做成菜后,总能挑出几根细小的杂草,因而常挨母亲的批评。地皮菇可炖汤,可清炒,放点葱花,或嫩韭菜叶,有特别的香味,绵软的,清清爽爽。只不过,地皮菇吃油,油少了味糙淡,所以家里不常做这道菜,一年只能吃上几回,但现在写来,却有诸多回味,恍如又回到旧日的时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