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情感育儿 |
分类: 家庭教育话题 |
科学育儿底层思维
家长问:“怎么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
我不知道你说的自学是什么?是学钢琴、吉他,还是学课文?你的孩子是小学还是初中,肯定都有所不同。对于小孩子来说,其实都特别想要学习。我小学的时候就特别盼望开学。为什么呢?我们那会儿是开学的时候发下学期的课本,我就特别盼望着发新课本,发了新课本我就特别想要看语文书。为什么想看语文书呢?因为语文书里面都有小故事。我小时候特喜欢读书,但是又没有什么书可读,所以就盼着这个语文书。我看我儿子他们现在这些学生,他们学一个学期下来那个书,感觉跟新的一样,我小学的时候的语文书,还没有到期中考试,基本山都是翻烂了的。所以我就翻过去翻过来的读书。
小孩子都爱读书、学习,但他表现形式不一样。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在小学阶段都像我那样喜欢读书,但是每个孩子从小都喜欢求知,都喜欢学新东西,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不用辩论。为什么有的孩子到了小学、初中阶段不爱学习了呢?是因为我们父母把孩子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的精神给毁掉了。所以本质上来讲,自主学习的意愿是每个孩子都有的,不用培养也不用去做什么。但问题是如果你没有做对,可能就把这个能力给消灭了,就把这个意愿给消灭了。我记得我那个时候喜欢发书,还有一个原因,我就喜欢那个油墨的味道。打开书,那个油墨的香味,我觉得太了不起了。所以对书的憧憬,对知识的憧憬,从小就有一种感觉。我估计是我们小的时候,没有多少书可以看。
一个是买不起,还有一个是就算买也没有合适的书卖。因为那会儿的书,新华书店有什么就卖什么,他才不管什么赚钱不赚钱呢。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现在孩子就很幸运了,因为现在孩子从小就有什么平板电脑、电影、游乐场,有趣的事情太多了,读书可能就没那么有趣了。他们选择太多,读书就是很少人的选择了。所以生在这时代,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
说实话,陶老师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超强的。为什么呢?你看看,我从小到大学成了那些事,我真的是学成了,入门了,真的是可以拿的出手的东西。当然小学基本啥也没学成,就是学习好。为什么学习好呢?没人陪我,我的性格内向,生命价值低,没朋友。不是说交不到朋友而是很难跟别人玩到一起。有时候自己都不愿意跟别人一起玩,所以那个时候,有什么书就使劲学习呗。所以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好。初中的时候学习不好。为什么不好呢?没花时间学习。干嘛去了呢?初中的时候,我大概干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在初二的时候学了物理电学部分,然后就迷上了电子技术。从初二开始搞电子技术。初一主要是读小说,看港台录像片。那个时候我们厂安装了闭路电视,周六晚上和周日下午,要放录像片。反正就是平时不怎么学,就是看小说,搞电子技术。我读文学作品的爱好和热情,基本就是以初中不学习为代价构建起来的。我到现在都喜欢读书,我愿意读书,我能从书里面看到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是初中那个时间培养起来的。小学也读书啊,但小学没有什么书读,就是小人书翻过去翻过来的读。所以也喜欢读,但是书少。初中就多了,初中那个时候是改革开放了,那个时候是文艺复兴的时期,地摊文学是异常的丰富,你在地摊上买本杂志,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青春文学、甚至国外的文学。那个时候简直就是打开了一个世界的一扇大门。就跟现在的孩子玩手机一模一样,没法专注学习,会觉得学校的学习怎么这个烦人,这么无聊啊。
确实那个时候跟我们那个老师讲的不行,也有关系。所以那个时候不学习,就干喜欢干的事。最后也是在初三下学期狠狠地攻了一把,因为文科根本不用学,我读那么多书,看那么多历史故事,而且我还有个毛病,那个时候我喜欢自己做手抄报,我们那个时候,学校老师从来没有想过要让孩子们自己去做一个手抄报。我就有个爱好,自己编报纸。从初一的时候就开始自己编报纸,把各种书上还有杂志上,报纸上看到的各种我觉得有趣的东西弄过来,弄到一张纸上,这就是手抄报。所以你看到了陶老师的求知欲很强。为什么求知欲强呢?从小没人管,没人告诉我学习重要,没人告诉我,你要把语数外搞好,我想干嘛就干嘛。那个时候我干了很多事。当然手抄报只是个爱好,也没有搞出什么名堂,但是因为你关注这些东西,你对信息的取舍就有所甄别。这也决定了我未来的学习能够迅速的掌握很多东西。后来我是初三的时候最后一学期,去找我隔壁邻居的大哥,他数学学的好,他其他啥也不会。我是其他啥都会,就数学学得不好,理科学的不好。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跟着他一起猛攻理科,最后中考考的不错,考上了我们县里面最好的中学。我初中就自主学习干这些事,电子技术一直干到后来工作了。到现在都有这个爱好,我们家什么东西坏了,我都要修一下。我现在也会买一些东西来组装或者改装,现在还是有一定的爱好。当时确实是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的,我后来经常给北京的电子报还是叫北京电子报投稿。就是自学,没有谁教。
以前我专门讲过这个事。自学太难了,当时没有参考资料,没有现在那么丰富的学习材料,很少有针对孩子入门的自学材料,去买个大学的教材,啥也看不懂。中国的教材完全就不是给孩子们写的,不是用于自学的。国外的教材你不要老师你都能看明白,但中国的教材你真不明白。我就是通过读万卷书,每一本书里面看懂巴掌那么大一点大块文章,就是通过多维度的学习、反复的学习、反复的揣摩、反复的实践,把这个电子技术,特别是模拟电路搞清楚了。
后来我学吉他,学电脑编程,学我们现在的心理学和家庭教育全部都是自主学习。这个都是初中奠定起来的自主学习的基础。就是我通过读万卷书来找到这么多文字里面哪句话我能读懂,哪句话是关键的,通过这样海量的信息的甄别,达到现在迅速就能读懂一个孩子他内心的需求。迅速能够看懂一部电影里面,这个人在讲什么?迅速的看懂一本书,一本世界名著到底在讲什么。这就是从那个时候构建起来的能力。这个能力你说值多少钱,也就是陶老师想去做,没有学不成的事,你说值多少钱?所以你想让孩子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你首先得给他自由,你不给他自由,他凭什么去学?他都没有机会去学,没有机会去做他自己,没有机会发现自己想要做的事,没有机会去试错,没有机会走弯路,没有机会去做一些没用的事,他怎么可能有自主学习的意愿和精神呢?所以必须要给到孩子充分的自由。
但是,话说回来,这太难了。我们的孩子每天把所有的时间奉献给学习,好像学习都搞不好,你再让他自由去干,那基本上学习就要完蛋。我们家长一定是这样想的。其实我当年初中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结果啊,我平时天天看书,天天去做实验,最后我的数学是不及格的。我文科没问题,我回答什么政治、历史,洋洋洒洒写一大篇,就像我今天跟大家回答问题,洋洋洒洒谈两个小时都没问题。但是理科就不行了。理科也不难,我们到最后花一个学期就突破了。所以,不要怕。这些事情很关键,如果父母怕,那你的孩子就没有机会。这个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你得突破你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所以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