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闹五台山,智深为何会正果非凡?

(2018-05-22 15:55:45)
分类: 陶勇解读水浒

却说鲁达杀了郑屠后,逃命去了。郑屠家人来到州衙告状,府尹见是经略相府之人,不敢造次,便找经略禀告。商议之后决定依法押下文书,赏钱一千贯,四方捉拿鲁达。

这鲁达离开渭州,走了半月之久,来到代州雁门县境内,正想去围观捉拿他的告示,不料被人拦腰抱住,扯离路口,原来是在渭州酒楼上救出的金老。两下各自诉说后情,便往金老家去。这金老及女翠莲盛情款待鲁达,拜谢救命之恩,不想楼下二三十人各执木棒前来捉拿。原来是这金老儿女婿赵员外,以为老儿引什么郎君子弟会翠莲,方前来捉拿。酒饭之后,鲁达随员外前往七宝村赵员外庄中,住了五七日,赵员外担心庄人走漏风声,便推荐鲁达前往五台山投奔智真长老,既能遂了他许下剃度一僧的心愿,又能安排一个好的去处。鲁达思量之后,欣然前往五台山。

智真长老收下鲁达,首座与众僧见鲁达形容丑恶,相貌凶顽,便敬告长老不可剃度,怕累及山门。长老撇不下赵员外的人情,并认定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便选了良辰吉日,剃度了鲁达,并敕名智深,教诲“三皈”、“五戒”。次日赵员外回乡,难免请求长老多多饶恕智深的愚鲁,长老自然是应承。自此,智深每日不是吃喝便是睡,醒了就殿前佛后随地拉洒,引得总僧抱怨不已,都被长老档下不说。

四五月后的初冬时分,智深久静思动,便走出山门到半山亭子,远见一汉子挑了一桶好酒过来,便要买。因为长老有令,这汉子不敢卖酒给和尚喝,只能卖给火工轿夫之流。智深哪里肯听,踢了这汉子一脚疼了半天,等他起来之时智深早已喝完一桶冷酒。那汉子也不敢要酒钱,赶紧下山去了。智深坐了半日,酒劲上来,脱了上衣,往山门而来,被两个门子拦住不肯放他进去。智深哪里肯依,一掌打翻门子,踉跄入寺。此时,另外一个飞报监寺,叫了二三十人各执白木棍棒来迎智深,结果被智深打得四处逃窜。监寺无计可依,慌忙报知长老。

那长老喝住智深,服了众怒,各自散去。次日又请智深到方丈里,好言相劝,款待早饭,并赠送衣服一领,僧鞋一双,后各自散去。自此,智深三四个月不敢出寺,到了第二年二月间,方信步下山,来到一处有五七百人家的市井,寻了一处铁匠铺,花了五两银子,打了一条六十二斤的禅杖,一口戒刀,然后去寻酒喝。寻了几处都不敢卖酒给他,便自称游方的行脚僧人,才买到半条狗肉,喝了两桶酒,揣着剩下的狗腿,望五台山去了。走到半山亭子,酒劲上涌,神志不清,把亭子撞塌了一半。到了山门,门子哪里肯开门,智深敲门不开,把台上金刚乱打一气,然后把山门推开,直奔僧堂而去,躺下便吐,然后掏出狗腿吃,还强迫众僧也吃,众僧不从便动起手来,打得众僧四处奔逃。后被长老出来喝住,智深方才酒醒,被收留在方丈中歇了一夜,次日告经赵员外许可,便打发他去了另外一个安身立命之处。

http://wechatapppro-1252524126.file.myqcloud.com/appelLDHEAm1720/image/ueditor/16426300_1513427748.com/large/4e7200003747a65bd116

鲁达大闹五台山的故事结束了,这位遵循内心指引的性情中人将何去何从是下一篇将要讲述的故事。问题来了,长老为何认定鲁达久后正果非凡而别眼相看呢?

首先,既然是长老,必有过人的识相之处。其次,从鲁达义救金老之事可以看出,鲁达内心有明确的价值体系,那就是不能容忍为非作歹之人行嚣于世。这里的为非作歹,并非所指言行不合它意,而是指掌握了权势资源,对弱势民众进行鱼肉之人。鲁达的这种内心的戒律的意义之高远,远比众僧所看见的不羁行为重大。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根本就掩盖不住鲁达真正具备的对人世间的慈悲情怀的重大意义,只有长老看到这种外表之下的刚烈与正直,不羁掩盖下的深情慈悲。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足够牛逼。处庙堂之高能主张正义,处江湖之远能心怀天下,这样的人肯定能比常人更易修成正果。

而修成正果并非生而所能,一日之功。只有经历了罪孽被宽容之后的顿悟,才能更容易修成正果。所以,长老在鲁达第一次闹了五台山之后,竟然还款待早饭,赠送僧衣僧鞋。这是言传身教的启迪。在第二次大闹五台山之后,善待鲁达,并指明更好的去处,这便是以德报怨。

与此同时,我们来看看众僧得到了什么?一是反感,排斥;二是阻挠,否定;三是动武来收拾鲁达。这里根本就没有宽容与慈悲,理解与接纳。从佛学的慈悲,心理学的需求理解与接纳,社会学的关系构建,都看不到众僧言行的任何价值体现,由此可见,你就能明白什么是高僧,什么是众僧了。

http://wechatapppro-1252524126.file.myqcloud.com/appelLDHEAm1720/image/ueditor/35600200_1513427748.com/large/4e6f000271f629d2ca9d

继续追问。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正是因为赵员外的委托,导致长老别眼相看鲁达。因为别眼相看鲁达,加之长老对鲁达性情的看好,内心的天秤倾斜而愈加包容,这种包容引发了”南风效应“,并启动了”罗森塔尔效应“---你觉得他不错,要想要对他好,那么你所有的言行都在证明他的好,从而让智深犯了错误不气馁,走投无路不绝望,保持了初心,终究修成大果。

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鲁达这一类人的天性与际遇,与他们是否信奉佛教,是否洞悉人性,是否接受过某种教育无关。这种天性,恰好与佛有缘,那么他就能修成佛的正果。这种天性,恰好符合积极心理学的规律,那么这件事情就能用心理学来解读其成功的原因。这一切只与这种天性有关,甚至都不用考虑,小说的人物塑造是否能够用于心理分析。因为,我们之所以写这样的内容,并非想要传播心理科学,仅仅是希望能够给你一些洞悉世事的启发。你得到启发,不枉此读。你仅仅想辩论其真实性,或者虚构的意义,那么确实属于虚度光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