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开窍与形式运算的阶段决定性作用--教育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2017-02-09 11:15:19)
分类: 家庭教育话题

 

本文作者:靠谱家庭教育学院 陶勇

正文蓝色字体代表引用文字


学业成功的人都有开窍的过程      

 

有一位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的朋友,跟我说起他的一件往事。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突然这个世界一下子明朗了,自此之后,什么数学、作文这些学科学习,基本上就是不费吹灰之力。而在此之前的一些人和事,以及最重要的学科学习,都如同雾里看花,不明就里。他认为这是他思维的开窍。

 

在我们推出的《考上清华的秘密》课程(现在仍可继续报名参加学习)中,访谈过一位来自北京的学生孙圣楠,她告诉我说:在她上初中之后,突然一下觉得学习特别简单,老师讲课一听就懂,作业做起来也不费劲。然后,她就一路领先,最后考上清华大学。

 

http://pic.kuaizhan.com/g1/M00/38/24/CgpQU1Yaxj2ABo1MAAeidYnr2Bs2798919/imageView/v1/thumbnail/640x0


少年班毕业的朋友,他开窍实在是很早,加之个人的努力,所以他能够考上少年班。而孙圣楠同学则是在小学六年级~初中一年级之间。而我们在《考上清华的秘密》这个课程中访问的学生,大多数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开窍的体验,其显著的学习场景应用就是:

 

(1)能够在课堂上跟随老师讲课进行思维旅行。没有开窍,没有对知识整体架构的掌握,确实很难领会到这种美妙;

(2)能够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看透试题的本质。你都知道出题人怎么想的,你都知道他要考你什么,所以你真的能征服这些题目;

(3)能够抽象地推理--付出就有回报,如何付出才有回报。而大多数学业一般的学子,他们肯定听说过“付出即可有回报”这样的话,但是这样的话并不能打动他们在于,他们无法抽象地、系统地思维,通过逻辑推理而到达远方的结果;

 

在学习之外,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能够体谅父母了,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了,能够站在真正解决问题的角度上应对问题。这可能就是我们说的“成熟”了。

 

我也有过两次开窍的过程,不过均不是发生在学生阶段,否则我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将不可同日而语。第一次是工作不久后沉溺于动作游戏,玩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开窍,明白的游戏设计者的意图,甚至在脑子里面模拟,如果我来设计这个游戏,我将会如何去记录这些个性化的信息以及如何设计关卡?这为我后来能够仅凭大脑尽管设计复杂的应用软件打下基础。

 

第二次开窍是大量阅读和学习家庭教育之后,一下子对生命的意义、对儿童的成长有了全新的领悟。自此之后,我看每一个儿童都是天使,我看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当然,我开始讲课,开始以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家庭教育。


http://pic.kuaizhan.com/g1/M01/38/50/wKjmqVYaxt-Ac0VDAAnERnYf2lI2707971/imageView/v1/thumbnail/640x0

 

形式运算阶段是啥意思?      

 

我认为,儿童在学习方面开窍,意味着他们的认知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

 

著名的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则对此有一个定义:从十一岁开始,一直持续到成人期,儿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对抽象的心理表征进行逆转并对其进行操作。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理解到二级关系,或者说关系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分析性推理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分析性推理建立在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特征的认识之上。以一个问题来举例说明一个二级关系:猫和狗之间哪方面的相似点在知更鸟和麻雀之间也具备(这个例子其实还是有一些知识背景在里面)?

 

形式运算阶段发展起来的另一种重要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思考像公正、内心平和这类没有任何具体实物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还能够进行系统地思维。


http://pic.kuaizhan.com/g2/M00/38/6E/CgpQVFYay7aAIv7YAAjKzUSG4b80543450/imageView/v1/thumbnail/640x0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完全不同      


在形式运算阶段,个体会出现6种概括性特点,每一种都对青少年如何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如何制定个人的计划和目标,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科研推理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第一,青少年能够同时对超过两种以上的变量进行处理。

例如,他们在做旅行计划时可以同时考虑到速度、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Acredolo,Adams,&Schmid,1984)。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在其他事情上也能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二,他们也能够考虑到事情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和一些朋友的友谊也许不会保持很久。

 

第三,青少年能够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逻辑性的假设。

例如,他们能够理性的选择学校或工作,他们能够依照他们平时的学业表现及能力判断什么样的学校或职位会接纳他们。

 

第四,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做出适当的预期。

例如,当离开学校后,他们适合从事哪些工作。

 

第五,他们有能力査明事物的内部一致性或逻辑联系,他们能够通过寻找支持或反对意见来验证事物的真实性。

 

第六,青少年能够客观的分析他们自己、他人及他所处的环境。

他们知道社会和他人期望自己做什么,同时也能认识到在另一种家庭、社区和社会文化背景下,可能对相同的行为有不同的社会规范要求。(这一段来自百度百科“形式运算阶段”)

 

http://pic.kuaizhan.com/g1/M00/39/C1/wKjmqVYa7deAOdCxAARje1Yt3BU5498255/imageView/v1/thumbnail/640x0

一个开窍后收获满满的故事      


回到初二的那次启蒙:

我记得当时自己高中从状元班掉到普通班,因为基础还可以吧,所以成绩一直在班级前三(其实当时也就比二本高20分左右的水平,在状元班中下游)

 

数学成绩还算看得过去,主要是当时的数学老师教的好,还是年轻美女老师!!讲的比较细,当时学的是数列。后来老师在课堂上就给我们说:“其实数列这部分没啥难的考点,考来考去就那几样,你想一下,假如你是出题人你会怎么出题?”

 

这个问题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晚上回到自习室,拿出来白纸刷刷刷自己给自己出了三道类型题~

 

自此以后,对于那些高频考点,在复习完之后做试题就开始喜欢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思考,奈何自己智商有限,又贪玩,高考也只考了接近二本的分数,实在羞愧,但是这种思考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大学自己做戴尔的校园项目的时候,(类似校园代理)慢慢开始去尝试使用这种方法,不断站在比自己高一个层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小到一篇软文如何去措辞,如果自己是潜在客户,会不会厌恶这样的软广?大到校园市场活动的推广:比如,做一个高校的落地推广市场活动。

 

http://pic.kuaizhan.com/g1/M00/3A/27/CgpQU1Ya_OqALJEpAAzVIs791Zo4377035/imageView/v1/thumbnail/640x0


假如我是这个校内推广的负责人,我会怎么去选取布置场地?活动的流程是否顺畅?哪个环节容易出现意外?(哪怕自己只是路过的一名吃瓜群众,也试着这样去分析思考)以至于以后和朋友吃饭,如果遇到上菜慢,菜单看不懂等的问题,除了吐槽抱怨之外,也会思考类似假如我是这家店长,如何去处理解决这样的问题。

 

突然想起来网上有个关于互联网产品经理注孤生的段子~~(大致就是和妹子约会也一直在以做产品的角度去聊天的桥段,有兴趣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哈哈哈哈

 

这样以来,反而发现生活中的事情好像越来越有趣了,自己也慢慢变得对很多事情有自己很明确的主观看法,以及态度,甚至是拿的出手的一套解决方案。这可能也是让自己慢慢脱离无趣的方法之一吧。再深挖一下,后来这样的习惯让我发现自己竟然有做互联网公司COO和产品经理的潜质!

噢耶~

(容我自恋一下~)

 

这所有的一切,仅仅是通过这样的一个上帝视角的思维方式改变的。

至于你自己会不会去实践,就看你自己了。

简单来说就是换位思考。

小到试题试卷站在出题人角度思考:如果我是出题人,我该怎么去考察这个知识点?以哪种方式?

和父母起争执,换位思考:如果我当爸爸,当妈妈了,对于这件事情我会怎么做?会采用哪种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大学课堂上,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大家也没有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这时候除了无意义的吐槽抱怨之外,我们能做的可以是拿出来自己的笔记本,在本上写下来:如果我是这堂课的教学老师,我会怎么使这堂课生动有趣?在哪个环节穿插些什么话题?大家又对什么比较感兴趣,怎么促进大家交流,讨论?

 

(这个故事来自:http://www.toutiao.com/i6383946053590188545/?tt_from=android_share&utm_campaign=client_share&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email&iid=7590326952&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

 

  

 http://pic.kuaizhan.com/g1/M00/38/AD/wKjmqVYa0KCAKkuFAAUUd29KNNk4703390/imageView/v1/thumbnail/640x0


经典测验看看你是否开窍      

 

无论是在非洲南部,还是在亚洲东部,乃至传统的西方世界,仍然有部分青少年甚至成人都难以达到形式运算阶段。比如,生活中有很多人,生活糊涂,思维简单粗放,无法看到事情的不能可能和可能产生的结果。

 

例如我们来看一个测验:要求给出数字1,2,3,4的可能排列的个数。如果你的形式运算能力发展得充分,你可能会采取一个系统的策略来列出可能的排列,例如:

(1)先排出1,2,3,4,

(2)然后颠倒最后两个数字,得到1,2,4,3

(3)接着颠倒中间两个数字,得到1,3,2,4

(4)一直这样下去,最后得到24种全部可能排列的系统

 

你可以请身边的人,或者8岁以上的孩子试一下他们的思路,你就大致能了解他们在形式运算方面的发展情况。

 

类似这样的测验发现,许多成年人的形式运算能力还不完善。当然,上面这个测验有一些局限,并不能代表整体的形式运算能力,对此皮亚杰也是有所修正。


http://pic.kuaizhan.com/g1/M01/38/6E/wKjmqVYayZKAFCUpAA1rIm3rsyI7381109/imageView/v1/thumbnail/640x0

 

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部分家长的思维模式不同:

 

(1)考上好的大学需要好的成绩。

这是一个事实,结果,不存在认知偏差。

(2)好的学习成绩就是要多努力,多做题。

 

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但它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说它是不恰当的。据我研究分析发现,好的学习成绩至少基于如下要素:


A、好的亲子关系和至少一个通情达理有智慧的父母(不是有知识,是生存智慧)教养;

B、孩子有先天智力超常或后天智力超常的基因。当然普通孩子也能做到,但是要多付出好多努力,这对其它条件的要求更高;

C、孩子的求知欲、进取心得到保护和激励;

D、孩子的目标明确(至少短期目标明确),能够坚持;

E、孩子都能在初中阶段或者高中阶段开窍(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所以,从第(2)点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认知偏差和对事情理解不全面的问题。


http://pic.kuaizhan.com/g1/M01/38/32/CgpQU1Yax8WAQwYfAAi2FAiNRM86062506/imageView/v1/thumbnail/640x0

 

(3)只要提要求,多敦促,孩子就能多努力多做题。


提要求是确立目标,多敦促是促进执行,这也是一种事实,但这个事实需要如下前提:
A、一个有价值感和安全感的儿童才会对未来有期望;

B、对未来有期望才会相信自己可以拥有更好的目标;

C、而价值感和安全感来自于家庭教养方式。也就是说,来自于父母或者养育着的教育态度、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人生价值感、自身的行为模式等等。

 

让孩子多努力多做题,背后有如此多的学问。这又是绝大多数父母所不明就里的地方。

 

这些要义,一旦我们看到它,你就拥有了这样的知识。但是,为什么家庭教育做起来还是那么难呢?主要问题还是:父母能力的缺失。也就是说,父母都没有进入形式运算的阶段,他们很难去理解这种关系之中的关系,因果之间的因果,无法站在儿童的角度、成长的角度、未来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事情。你把知识学到了,根本就无法理解其可能性。而育儿,是一件抽象的事情,它的结果需要在未来很多年才能得以检验。抽象思维发展不足、价值体系单一、是否对错论主宰的心灵,怎么可能应对?


http://pic.kuaizhan.com/g1/M01/35/73/CgpQU1YamP6AXA2AAAFiOzePGRM0280349/imageView/v1/thumbnail/640x0

 

如何培养儿童形式运算思维?      

 

一些环境因素可以促进青少年形式运算思维的发展,并可降低他们自我中心主义的水平。

 

1、现实生活的多重角色有利于形式运算思维的发展。

比如,一个高一的学生,他应该权衡处理作为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儿子、作为奶奶的孙子、作为舅妈的侄子的身份,在每一个角色上做到最好的自己。这是需要统筹资源,系统思考和行动才能做好的。

 

2、参加各种活动(行万里路)。

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同学聚会、家庭聚会、户外拓展、自助旅行、夏令营、外出办事、公益组织等),每一个青少年能够看到不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情况的形成、现状、对自身和外在的影响以及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3、系统学习初高中课程。

初高中的课程,实质上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学习。通过专注、深入的探索和学习,了解到学科(科学)的一般规律,从而成长了形式运算思维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同化到其它的场景中。

 

4、广泛的信息输入及加工(读万卷书)。

广泛的信息输入包括阅读、看电影电视、听书、听讲座、与人交谈等等。

 

http://pic.kuaizhan.com/g1/M01/35/99/wKjmqVYamP6ANs9HAAHg_8sWrsE2292452/imageView/v1/thumbnail/640x0

父母如何发展形式思维?      


1、读万卷书。不仅限于教育类书籍,更多要读人物自传、思想著作、经典小说。


2、行万里路。其实就是要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帮助自己发展形式思维。具体形式可以参考上面对孩子的建议。


3、与高人为伴。一个是通过微信群与比我们更优秀的人一起交友聊天、探讨话题。一个是订阅某些人的公众账号或者微博。

 

我不建议订阅那种转载的,每篇文章都特别棒,特别美,特别好读有趣的公众号,因为这并不能促进你思考,你需要沉浸在某一个场景,某一个领域的持续思考。当然,我们靠谱家庭育人公众号还是不错,原创内容非常多,而且都是对具体问题的系统思考和深度思考。

 

当然,如果你有一定的悟性,且对孩子有一些期待,欢迎参加《考上清华的秘密》课程学习,一定会让你有所顿悟。


http://pic.kuaizhan.com/g1/M00/3E/59/CgpQU1YbinKAKThUAAQlSncOin84141069/imageView/v1/thumbnail/640x0

 

附:皮亚杰设计的其它测验      

 

皮亚杰及其学派成员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或测试题(皮亚杰作业),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 辨别液体实验

此实验用以观察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是否能够考虑一切可能性的组合在被试面前放置5瓶不同的无色透明液体,分别标志1、2、3、4、5(如下图所示) 从一瓶或几瓶中取出少量液体,与从5中取出的少量液体相混合。这5瓶中液体分别是稀硫酸(瓶1);水(瓶2);过氧化氢溶液(瓶3);硫代硫酸钠(瓶4);瓶5是碘化钠溶液。主试向儿童显示化学演示,让被试儿童观看混合后的颜色反应。但不要让儿童知道混合了哪几瓶中的液体。演示后让儿童自己做试验,判断那一瓶或哪几瓶中的液体与瓶5中液体混合能产生特定的颜色(棕色),那一瓶或哪几瓶中的液体与5瓶中溶体混合不能产生棕色。 

正确的答案是瓶1和瓶3的溶液加上5中的溶液形成棕色(生成碘),瓶2的水没有什么用处,只是为增加组合的复杂性而增加,瓶4中的液体妨碍棕色形成,或者如果已经形成棕色 ,它可以还原碘来消除棕色。

这一实验并不测验化学知识,只是测验儿童组合思维的能力。可以发现在儿童做此项试验,有的乱撞瞎碰,而有的却在找其中的规律性,大约14、15岁或以上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能按五瓶溶液的顺序①②③④⑤进行配合:①+②,①+③,①+④,①+⑤,接着②+③,②+④,②+⑤……去概括,揭示其中的规律,得出正确答案。

2、 看不见的磁力

试验的材料是带着8个扇形的一块大的园木板,相对的扇形在颜色相配。在相配的扇形上是数对盒子,其中一对闪着光亮的盒中装有隐藏在蜡中的磁铁。被试不知道隐藏中的磁铁,让被试解答问题:为什么中央的金属条每时每刻总指向同一对盒子而不是指向放置在园面周围的其余盒子。为了归纳出金属条是被磁力所吸引的结论,被试必须做出假设演绎并证实演绎的正确性。假设演绎能力正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的最基本特征。

3、 颜色的组合

实验出示6堆10个一组的木片,每一堆的颜色不同,要求被试找出颜色没有重复的任何一对,并穷尽全部可能的组合。指示被试设计一个完整的组合系统。完整地组成15对。算是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试题。此实验是研究儿童的推理水平。

4、 比例问题

实验材料包括两个人物模型,(一个高,一个矮)、园形钮扣及回形针。让儿童先用钮扣分别测高个子和矮个子的身高,例如测得高个子身高是6个钮扣,矮个身高是4个钮扣。然后再让儿童用回形针测量矮个的身高为61回形针,但却不许用回形针测高个的身高,而要求儿童根据已有的条件算出高个的身高来。

其他还有很多各种试验题,分别检测儿童形式运算思维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实验中特别重视儿童得出某一答案的理由而拘泥于答案的精确性。这些试验题与话结合即皮亚杰所创造的临床法。


https://mmbiz.qlogo.cn/mmbiz/V09zMGOnzfWU0liaNTkfYicGTetfdPOWJS3J0uoMQRnIXF2MsWia3nMoXe1vBictusjVtxiah9q8hb8rTdicqibO8TVOw/0?wx_fmt=png


考上清华的秘密-全面破解学业成功的秘密(共24次课程)
¥198已售48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