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需要N种B来改变我们的命运

(2014-11-05 08:52:44)
标签:

育儿

家庭教育

成长

理念

分类: 教育技术相关
--心理学小知识:ABC理论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金战家长学校/陶勇


甲、乙两人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认识他俩的人,但对方没与他们打招呼就走了过去。对此甲想:"他可能正想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见我们而没理我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原因。"而乙可能3会对这同样的事产生另一个看法:"他可能是故意这么做的,就是不想理我,就是看不起我。他凭什么这么对待我?"这样他们两个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就会不同,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还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则可能怒气冲冲,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ABC理论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即引起情绪变化的事情;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事件所导致的情绪体验。比如:


1、我对你的控制和管理是对的,你就应该听我的。

A(事件):每次敦促孩子就会遇到反抗和冲突。

B(观点):我对你的控制和管理是对的,你就应该听我的,否则你会错失良机做不好事情。

C(感受): 看到孩子有时候也挺可怜的,但是更多的是可气。每次让你做正确的事情,你都不做,或者做不好,都需要我来敦促,太费精神了。别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这样呢?


解决建议(改变B的观点)

(1)我是你的父母,我对你负有教养的责任。我希望你能够多听我的一些,但是如果你并不认为我所说的如此重要,那么你就去试一下,我相信你总有一天可以理解我的做法。

(2)我尽我所能去帮助你,如果你不接受,我也没有办法。我也不是万能的上帝,尽力而为吧。

(3)孩子正在青春期,他需要做一些事情来证明他自己的成长,我该说的说了,可以啦。

(4)或许我跟孩子沟通的方式不是他能接受的,看来我需要换一种方式去沟通。


2、你再不努力,就来不及啦

A(事件):一谈学习,孩子就厌恶,就会发生剧烈的冲突

B(观点):搞不好学习,怎么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再不努力,就来不及了!

C(感受):这个孩子太不省心了。他根本就不是学不好,明明就是懒,不认真,不仔细,舍不得付出,太丢人了。

解决建议(改变B的观点):

(1)他现在不怎么努力,那么我可以做点别的什么来帮助他呢?

(2)他现在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是有些关键能力没有培养好,我得去问问金战家长学校的老师,看看他们有什么推荐

(3)他成绩暂时不好,我得多鼓励鼓励他

(4)我相信他未来一定比我想象的更好,我应该帮助他


3、爸爸老打孩子,根本就不能沟通

A(事件):孩子的爸爸看到孩子写作业慢,考试成绩不好,就打骂她,我跟他吵了多少次都没有用

B(观点):做爸爸的就应该像陶老师那样,给孩子真正的爱,耐心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C(感受):实在是绝望,不知道怎么办。我同情孩子的遭遇,但是她现在确实学得不好,也比较磨蹭。

解决建议(改变B的观点):

(1)爸爸目前还不大了解家庭教育,我要想办法帮助他提高这些能力

(2)爸爸着急是有道理的,但是这样也不是办法,我得好好跟他谈谈

(3)或许我可以帮助孩子把她的问题改善一下,让爸爸不要生气


我相信,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困惑,都有一些观念的支撑。那么之所以成为困惑,显然就是这些观念要么陈旧过时,要么力度偏颇,要么真的太离谱。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正能量的一些文章,告诉我们要转变观念,改变心态。半瓶水,对于积极的人来说就是还有半瓶,太好了。对于消极的人来说,就是只有半瓶了,情况不妙。 事实上,要想转念,还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你还需要很多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智慧以及教育的智慧来支持你有足够多的正能量的观念,来代替当前困境下的看法。

     在家庭教育中,这种ABC理论就是观念转变,鲁迅说它是阿Q精神,成功学叫积极心态。

     无论是什么,没有好的理念支持,遇到新的问题,你仍然无法转念。欢迎加入金战家长学校的基础理念课程,为我们提供NB的支撑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