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N种B来改变我们的命运
(2014-11-05 08:52:44)
标签:
育儿家庭教育成长理念 |
分类: 教育技术相关 |
金战家长学校/陶勇
甲、乙两人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认识他俩的人,但对方没与他们打招呼就走了过去。对此甲想:"他可能正想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见我们而没理我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原因。"而乙可能3会对这同样的事产生另一个看法:"他可能是故意这么做的,就是不想理我,就是看不起我。他凭什么这么对待我?"这样他们两个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就会不同,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还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则可能怒气冲冲,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ABC理论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即引起情绪变化的事情;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事件所导致的情绪体验。比如:
1、我对你的控制和管理是对的,你就应该听我的。
A(事件):每次敦促孩子就会遇到反抗和冲突。
B(观点):我对你的控制和管理是对的,你就应该听我的,否则你会错失良机做不好事情。
C(感受): 看到孩子有时候也挺可怜的,但是更多的是可气。每次让你做正确的事情,你都不做,或者做不好,都需要我来敦促,太费精神了。别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这样呢?
解决建议(改变B的观点):
(1)我是你的父母,我对你负有教养的责任。我希望你能够多听我的一些,但是如果你并不认为我所说的如此重要,那么你就去试一下,我相信你总有一天可以理解我的做法。
(2)我尽我所能去帮助你,如果你不接受,我也没有办法。我也不是万能的上帝,尽力而为吧。
(3)孩子正在青春期,他需要做一些事情来证明他自己的成长,我该说的说了,可以啦。
(4)或许我跟孩子沟通的方式不是他能接受的,看来我需要换一种方式去沟通。
2、你再不努力,就来不及啦
A(事件):一谈学习,孩子就厌恶,就会发生剧烈的冲突
B(观点):搞不好学习,怎么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再不努力,就来不及了!
C(感受):这个孩子太不省心了。他根本就不是学不好,明明就是懒,不认真,不仔细,舍不得付出,太丢人了。
解决建议(改变B的观点):
(1)他现在不怎么努力,那么我可以做点别的什么来帮助他呢?
(2)他现在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是有些关键能力没有培养好,我得去问问金战家长学校的老师,看看他们有什么推荐
(3)他成绩暂时不好,我得多鼓励鼓励他
(4)我相信他未来一定比我想象的更好,我应该帮助他
3、爸爸老打孩子,根本就不能沟通
A(事件):孩子的爸爸看到孩子写作业慢,考试成绩不好,就打骂她,我跟他吵了多少次都没有用
B(观点):做爸爸的就应该像陶老师那样,给孩子真正的爱,耐心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C(感受):实在是绝望,不知道怎么办。我同情孩子的遭遇,但是她现在确实学得不好,也比较磨蹭。
解决建议(改变B的观点):
(1)爸爸目前还不大了解家庭教育,我要想办法帮助他提高这些能力
(2)爸爸着急是有道理的,但是这样也不是办法,我得好好跟他谈谈
(3)或许我可以帮助孩子把她的问题改善一下,让爸爸不要生气
我相信,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困惑,都有一些观念的支撑。那么之所以成为困惑,显然就是这些观念要么陈旧过时,要么力度偏颇,要么真的太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