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父母成长之道---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你自己的精彩
(2013-08-04 21:07:37)
标签:
教育 |
分类: 随笔 |
有很多父母,一直在学习,但是学得很艰苦,学得很怀疑,付出了,总是看不到回报,看不到终点在哪里。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我想,这恐怕源自学习的动机问题。有的父母,源自孩子的状态不好,就开始找原因找答案。刨根问底,最终找到了自己身上,觉得自己的童年经历不好,自己的父母不好,没有教好自己,然后非常痛苦,特别想改变,马上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空间。可是,在这个世界上,从知道到做到,却是最难的事情,否则,天下大同,没有什么区别了。
有学习动机当然比没有更好,但是开始学习后,孩子却不一定会发生变化,或者发生了变化,我们却无法接纳-----实在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优秀,导致孩子向好的变化变成了退化---------这只是因为我们的期待提高了,以为参加学习了就可以一切更好,甚至奇迹马上出现。
从小以来,用现在的优秀孩子的标准来看,我就从来不算是优秀。小的时候,不喜欢讲话,安全感特别差,自尊心特别强大,嫉恶如仇。但是,这又有什么?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不好,我只是喜欢阅读,喜欢琢磨,喜欢折腾一些我喜欢的事情,所以,学会的东西真的不少,学成的东西也不少,这些事情,给我极大的鼓舞,赋予我生命的意义--------即便这些意义对别人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所有一切皆源自我内心的满足和喜悦------我就喜欢做这些事情,无论是否挣钱,无论是否正途。这种成长环境,让我保持了极高的探索精神,让我学一门,会一门,几乎每一件事情都学得还可以,都比一般人出色。因为,我从来没有拿这些东西去比较,去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所谓成功的结果。
在家庭教育上,说实话,也不是因为我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在我了解之前,压根就没有看出孩子会有什么问题,即便那时候我没有作对多少,也没有做错多少。一切皆因工作所需,当学习积累到一定程度,豁然贯通,一通百通,很多事情,我看到了门道,学到了精髓,能够帮助别人也能让自己受益----当然,对于工作能力的促进和工作领域的扩展回报是非常之多---------这些回报,都不是我学习的动因,实在是因为我只是体验学习之乐而已。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前,圣贤就已经得出这个结论,所以,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好之者,乐之者,不要全部都迫于压力,迫于利益去做。
很认同刘姥姥的说法,成功只是追逐梦想过程中的副产品。
希望我们一起找到自己的梦想,培养出好孩子,挣到自己应该挣的钱,必然会是这个过程中的副产品------------当然,这仍然不是目的,不必规定什么时候,达到什么程度,否则无法做到好之,乐之。我们的内在很重要,如果摆脱不了外在的评价,则我们永远只能在路上奔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