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绝对不做应试教育的帮凶

(2012-02-01 08:56:53)
标签:

转载

现在的幼儿教育,有一个趋势,就是小学课程大量空降其间,美其名曰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我见过某连锁培训机构之学前班,他们的认字目标是2000多个字,的确让人叹为观止。不过,我实在是不知道,孩子们认识了这么多字,是基于图像的记忆还是基于对文字意义的理解,至于如何应用就不用再提。

 

继续讨论一下幼儿超前学习的毫无意义之处。其实,我并不是反对儿童去参与学习,但是要知道,儿童的学习进度,是要根据其自身的认知程度有序进行的,他们所学的东西,恰好是当前能够理解的,能够学习后应用的,能够知其然的,如此才会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所学的东西才会成为他们自身的积累,才会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没有这个铺垫,任何人都不可能更上一级台阶,无论他所表演出来的能力是什么样子。

 

现在的幼儿园也好,学前班也好,甚至是小学校也好,要做到刚好适合孩子的认知能力,这不是片和面的问题,而是点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一个班集体中,恰好有那么为数很少的人适合教师的进度,适合他当前学习的进度,更多的孩子不是觉得太容易就是觉得太难无法理解,所以那些以为能够提高学习成绩的作业在此显得毫无意义。会做的孩子,他们已经会了,做多无益。那些不会的孩子,他们也几乎不能通过作业来获得认知的增长。

 

不过对于有经验的老师,或者说懂得孩子成长规律的老师,则是另外一种做法。同样的课程,对孩子具有不同的要求。对于进度较慢的孩子,老师有针对的提问也是适合这个孩子所能做到的程度。对于进度较快的孩子,则可以给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超前研究一些问题,这才是因材施教,适性发展之道。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们的老师以为让孩子学会写字,搞清楚算数,能够尽快的掌握拼音,就是高质量。而对于儿童的见识、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而不见,而这些恰好是孩子未来成长中的基石,是真正需要和值得培养的内容。这个问题不能全怪老师的认知水平差,因为对于一个并不自信的老师来说,他们是不敢与去做一些违背传统方式的事情。在这里,家长的无知需求,家长的跟风需求,家长的虚荣需求,也直接导致类似情况的出现。家长让孩子好,你说除了让他们读书写字象一些样子之外,还有什么他们能够理解的客观评价标准吗?

 

这里面,还不仅仅有社会环境和老师素质的问题,我们的教材体系也非常值得商榷。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一个事实,就是幼儿的学习,是先从语言着手,先从表达着手,而不是先从字母和拼音入手。如果从启蒙就去学字母学拼音,那么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的需求是完全不想关的,那么这种教育就是从一开始就杀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评价。以小学语文为例,学习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工具,而不是前提,而实际上呢,学习拼音变成了前提。直接认识汉字完全是可行的,自古到今都是如此,多少我还记得早前是没有拼音的嘛,我看大师也出了不少的。让孩子们能够阅读,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到文字之美,从文字所描述的场景中感受到一种情感,美感和成就感,你再反过来慢慢的学习拼音,不是挺好的吗?而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就被我们那么多的专家学者搞出来的教材伤害得体无完肤。由此可见,完全不对学校的教育抱以太多希望。

 

卢梭说过,儿童应该有儿童的样子。什么样子?从游戏中学习,从学习中游戏,从生活中去认知事物,从劳动中去学习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些有益的东西,在一二百年前就早已有了定论,我们的这些专家学者你不要费那么大的劲去研究了,你把百年之前的理念拿过来照搬,就很OK。别说什么与时俱进的话,儿童的成长天性可以说几千年几万年来就没有怎么变化,变化的是孩子学会学习之后接受的知识内容的积累增加了而已。

 

优秀的父母会做得很好。他们会在孩子入学之前,就完成了孩子的早期教育。这里说的早期教育不是认字和算术,而是让孩子很早就具备了良好的信息加工能力,对生活对事态有了一个很好的判断,思维能力发展的相当不错,那么到达入学阶段,即便是僵硬腐化的应试内容也轻松拿下。不过,这部分家庭只有5%,在这5%中其中还有一部分孩子天生智力超群,而95%跟风家庭中的孩子则垫底,成为牺牲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