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仙人聪明还是我们太愚笨?
(2010-11-15 22:38:41)
标签:
陶行知教育改造正确决策生活成功教育体验成长青少年育儿 |
分类: 家庭教育话题 |
文:陶勇
最近之所悟:
没有生活,就没有教育。
没有像样的生活,就没有像样的教育。
不在生活中体验,教育也无法让人成长;
不在生活中成长,就在生活中灭亡。
不在生活中发现,就在生活中绝望。
生活不是请客吃饭,生活要考虑请什么客吃什么饭。
没有具体,无法抽象;没有体会,无法感悟;没有感悟,无法正确决策;没有正确决策,必有失败人生。
不了解别人,如何知道更好?
不了解地形,如何找到捷径?
不去完成有挑战的工作,如何知道我应该学点什么?
书海无涯,择所需而读。
你所能读的书之多少,必然与你之生活感悟的多少有关。
生活是快乐之源,快乐是行动之源,行动是成功之源,成功是成功之源…
这些感悟困扰了我一周。整整一周的时间,每天晚上,家人都入眠后,我坐在电脑前面,思维枯竭,无从下笔。我想明白了,真正的教育是生活,真正的成长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真正的希望源自生活的希望……我想用一种新的名字来概述这种理念,并冠之“xx教育”。今天,重温前辈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和理念,感觉我没法给源自生活的教育冠上任何名字,因为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很少把他的思想应用在生活中和教学中。或许,要真正明白他的思想结论之正确,对孩子人生影响之大,也必须要有足够的生活经历和高超的悟性,否则它只是一个教条而已,与我何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生活”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