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成长之同情心 - 幼儿心理问题解析
(2010-10-09 23:42:35)
标签:
《西游记》小人国陶宝运动技能幼儿心理同情心共情能力同理心育儿 |
分类: 育儿相关(幼儿) |
文:陶勇
给陶宝买了一套《西游记》的动画片光盘,看了三集,到孙悟空要和天兵天将打仗的时候,他不想再看了。我觉得很奇怪,他挺喜欢孙悟空的,也喜欢打闹的游戏,为什么突然不想看西游记了呢?
我想起此前,我曾给他放过一次《小人国》的动画片,演到格列佛被一群小人发现后,受到弓箭的攻击时,他就强烈要求把电视关了,从此就不想再看下去了。还不仅如此,有一次给他讲白雪公主,他听到皇后要用苹果去毒死白雪公主时,就不愿意再听下去了,一直到现在,他都不怎么听故事了。
我承认我这个做爸爸的忽视了很多问题的存在,因为这些事情在我看来是一件很普通,很正常的事情,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天我把这几件事情结合起来,发现孩子在慢慢长大,已经有了同理共情之心,这让我既高兴又有点担心。高兴是因为这些事情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有人性的人。同时,又会担心他因为这些事情而拒绝接受现实,无法了解这个世界的各种真相。
也许,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相信,随着孩子的心理成长,他会慢慢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通过认知,信息加工,能够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但是,我总是在想,我是不是不应该坐等他的成长,而需要对他的成长助力呢?那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好事总是多磨的,否则也不容易体现这些事情固有的价值。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恐怕是我们自己的“心魔”。本来孩子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需要以他自身的发展来决定这个过程的长短以及先后顺序。但是,我们成人太聪明了,太理智了,我们太喜欢把孩子的现状与其他孩子做一个比较。谁家的孩子在英语学习上怎么样了,谁家的孩子在运动技能上如何如何了,谁家的孩子又认识了好多好多字,会看书了,于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就坐卧不宁了,仿佛不再行动,不再教育,就永远输掉了。
任何有目的的,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行为都是不容易“得逞”的,对于孩子来说,要刻意构建什么东西,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特别是在他们信息量不够的前提下,在他们需要缓慢的发展认知的情况下。鉴于此,我想,真正的助力恐怕就只能是在生活中进行认知的发展,在生活中抓住机会去帮助他了解真相,一边生活,一边学习,一边成长,抛弃现有心中的“千千结”,结果一定会是美好的。
虽然我能说这么多,能明白这些道理,但是我又如何去做到呢?明白一件事情和能做到一件事情恐怕是两码事,否则,这个世界,生活和工作运作的一般道理我们都明白,而真正的差距是在是否能做到,如何去做到。所以,我再一次提醒自己,你可以热爱家庭教育,你可以明白事理,但是更要把这些精神在生活中一一的贯彻、落实下去,真正的帮助孩子缓慢,优雅的成长,抛开我们心中的忧虑,站的更高一点,看的更远一点,做的更人性一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