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家长作用研究
(2009-11-29 22:19:16)
标签:
考研教育错题满分数学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
分类: 学习方法研究 |
副标题:学好小学数学哪有那么难
很多家长都急于知道成绩好的孩子他们都是怎么学的,家长都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得到的答案往往让这些中等成绩或者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家长不能感到满意: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往往很少把大量时间用于作业、复习。这里面智力的差异是一个很大的原因,这是我们无法避开的一个事实。那么智力一般的孩子提升成绩的机会在哪里呢?
先来看看我关于智力因素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的作用影响的一些看法。学习成绩好,实际上是学习能力强的一种外在表现。那么学习能力强,是如何造成的呢?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领悟某些学科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这些规律摸索出学习的方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先领悟到这一规律的孩子才会脱颖而出,成为学习的佼佼者。而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方法的领悟,会一定程度上自然延伸出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方法的领悟。较高的智力因素对于促进这种能力的发展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大家都认为这种智力因素是直接作用在分析题意,做题的能力上,从而与其他人拉开差距。其实,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大家知道一个现象就是,有很多道理我们都明白,有很多方法早已被探索出来,但是真正做到的是少数。较高的智能会让孩子认为,这些方法是有用的,他对于自己的帮助是有效的,我们需要去采用、吸收、转化并执行这些已经被探索出来的方法!
不知道大家明白我的意思没有。我是想说,真正的智力因素并没有直接作用在我们做的事情上,而是作用在我们是否会采取正确的方法的决策上。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悟性!
中世纪哲学家阿奎那在他的《忏悔录》中强调了意志与信仰的作用:“不是为了相信而理解,而是为了理解而相信”。这个“相信”确定了孩子的行动纲领,从而确定了做正确的事情的可能,让收获一些成功,并少走弯路成为可能。
前面我提到,智力因素的差异直接确定了孩子所采取的学习方式,所以才会有那么大的结果差异。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的基础性是不需要太多的多元智能就能做的比较好,差异的原因只是个体的学习方法和支持这种方法得以实现的意志。
那么主要的学科的学习重心是什么呢?
1、语文是广泛的阅读与理解。
2、英语是语感培养与单词的积累。
3、数学是方法的积累。
我们以数学为例,找到成绩的提升的一般方法。
一、认知:数学其实是最容易学好的一门课程,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进步。
首先它没有太多需要记忆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无需通过长时间的有效记忆积累来确保成绩的提高。记得我初三的时候,那年厂里刚安装了闭路电视,还每晚播放录像。在八十年代中期,来自香港和境外的一些武打、言情录像节目对于一个处于青春期中期的孩子影响有多大大家应该可以了解。当时我本来就喜欢看课外书而厌恶数学,同时每天还惦记着晚上的录像节目,所以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中考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我觉得我需要努力了。就那么3个多月的时间,我的数学从平时测验的五十多分飞跃到中考时的九十分(满分100分),这个进步不可谓不大,所以我完全有信心告诉大家:学好数学没有那么难。
二、认知:把所有错题搞清楚是提升数学成绩的关键。
数学这个学科我的了解不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个方法累进的学科。如果前面的东西你没有搞清楚,那么后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你将没有足够的方法,足够的机会去理解后面的问题以及解答它。所以,把每个阶段的错题,不会做的题解决掉,无需复习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相信很多家长都跟我一样,对于数学的了解不多,原来学过的很多东西现在都概念模糊不得要领。其实,孩子学好数学与我们对数学的掌握程度关系真的不大。我们只要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方法即可。
前面所说的只是告诉大家,至少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跟孩子的智力差异关系不会太大,大多数孩子都有机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成绩得到较大的提升,只要我们帮助孩子领悟到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去做。当然,首先是我们自己要“为了理解而相信”这是可以做到的。
三、证实:数学成绩能够有效提升的可能。
现在谈谈我们如何去帮助孩子认识这个正确方法的必要性,而不再依赖孩子的悟性以及处于由此产生的“开窍”的等待过程。
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拿一张数学测验试卷,把所有错题抄写下来,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讲清楚,让孩子会做,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有两三个小时够了吧(对于绝大多数成绩并不突出的孩子来说这是可以做到的),那么,现在我们可以问问孩子:如果现在你来做这个试卷你能得多少分?答案是满分,或者接近满分。
OK,如果以后所有不会做的题,以及做错的题我们都把它解决掉,那么下一次考试你会得多少分?答案是满分,或者接近满分。
很难吗?不难。那么现在来看看如何做到的问题吧。
执行下去的前提是让孩子知道这种做法对于提升成绩的可能性。其实,很多很多孩子他们不是不想学好,他们不是不知道考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能做到,他们只是原来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小很小。前面已经花两三个小时使一次测验成绩变为满分或者接近满分成为可能,那么还会认为自己以后做不到吗?
这是一个自信心建立的契机。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以后由谁来承担帮助孩子改错的事情?家长忙,且力不从心,孩子也不太愿意天天问老师。怎么办?
四、行动: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的步骤
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请教同学。同学跟孩子是平等的,不会有问老师那么多压力,而且同学们也会因为帮助了你家孩子而感到快乐,这是人的天性,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天性。
如何让同学更乐意帮助孩子?做好一件事情一定需要别人的帮助才会变得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获得一个团队的协助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而这恰好是很多孩子所缺少的能力。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帮助孩子建立有意识的获得团队协助的能力。
在跟孩子的谈话中,我们除了告知解决错题和不会做的题的必要性之外,训练一下孩子如何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指导,并进行一些模拟训练(对于一个家庭教育良好的孩子来说可能并不需要这种训练):
孩子:Xxx,今天你的心情看上去不错(让孩子学会赞扬)!你现在忙吗(告诉孩子不要直接用命令的口吻请求帮助)?
Xxx正在看一本有趣的书:我在看书呢,你有什么事情(这里教会孩子正确的回答别人有关“忙不忙”的回答前要先看这个人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是做得到就说不忙,否则就说现在没时间,直接拒绝)?
孩子:有一道题我想半天还是没有找到正确方法,你可以帮我讲一下吗(一定要让对方知道我已经努力了还做不到,证明被请求人的强势以及自己的弱势)?
Xxx:好,等我一会吧(告诉孩子正确答应别人请求的方式是不要立即答应,以便为自己的返回留有余地)!
五、目标:行动计划的可执行性保障
1、孩子能够坚持的去执行改错。
2、让孩子得到持续的帮助。
学习书目:《学习方法决定学习成绩》、《学习哪有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