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立安导演执导的都市情感生活类大戏《断奶》已经完成了最后的筹备,即将在年末登陆各大卫视与广大观众们见面,该剧还未露庐山真面目时就已经引发了一波极为广泛的大众热议,媒体人、评论人们为诸多现实生活所爆发出来的矛盾话题争论不休,一切只因《断奶》所早早表露出的N处并不为当下家庭所正视的生存问题与情感困局,按媒体的归纳阐释为“温馨的墓葬,可口的毒药,宠爱的陷阱,温柔的杀手……”并以此为视角在《断奶》的创作重心中剥离出五大当下社会与家庭所全面禁受的现实疮疤,指出年轻的一代人正在被过分溺爱的温暖大环境的哄骗下被斩首、斩脚、断臂、断足。
所谓的五大现实疮疤,其实都是我们在日常生存中正在面临或已经遭遇的价值问题,也正是李立安在《断奶》中不断反溯、不断反思着的矛盾冲突重点。第一,就是家长的过分溺爱对成长中的年轻男女造成的一系列恶果;第二,就是子女们乐于被娇宠的依附个性在独立生存与构建新家庭时所引发的困局;第三,是年轻一代人以物质追求作为生存目的并把爱情、婚姻、家庭做惯性的经济价值衡量所爆出的幕后根源;第四,从背着房子行走到背着孩子行走的生存包袱与精神桎梏;第五,这一代人至下一代人何时能跳出家的囚笼去看问题,所谓自私、冷漠的源头不是源自于此么?
在第一个矛盾点中,《断奶》中男女主人公安琪的父亲安孝国夫妇与李俊鹏的继母吴菲夫妇是被吐槽的重点,他们对子女展现出的爱很浓却很过分,从对男女双方婚姻的大包大揽到对婚前婚后财产的分置都阐释出“自找麻烦”的观念,而他(她)们所缔造的爱其实也正在一早埋下子女未来家庭生存的恶果,事实上,在这个社会中为财为利而分道扬镳的年轻夫妇不在少数,如果不是婚姻法的重新修改这个比率可能还会越来越高涨,这一切的罪因大多只因家长们的所谓生存经验与爱,抵押式的婚姻其实就是在滋养离心背德的罪魁祸首。在第二个矛盾点中,安琪与李俊鹏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情侣将被接受吐槽,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太过浅薄,以至于在娇宠下养成不能自拔的依赖感,使所有的施予都成为天经地义的一部分,直至意识到这种情感囚禁的行为的危害才试图摆脱。第三个矛盾点中,安琪的表妹方依桐是被关注的焦点,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啃老族”,抱着“有房无贷,父母双亡”的择偶标准,嫁给了有房有车的于刚,甚至还欺骗母亲秦玉萍卖掉家中唯一的房产,却在房产证上只写了于刚和自己的名字。她所缔造的恶果就是逼迫父母变卖家产离乡出走,而这种恶果的因由其实也源自于秦玉萍夫妇自小的溺爱与娇宠,他们为女儿灌输的价值观决定了这种尴尬的局面产生,怪得了谁呢。
事实上,第四个矛盾点是当下所有家庭都该审视的问题,是真正窘迫的社会价值与家庭价值全面对峙的矛盾问题所在。年轻一代人,从起初背上房贷做房奴到有了孩子以后拼了小命做儿奴,开始了父母一代人用一辈子的焦虑、困惑所经历的恶性循环。剧中的房子问题是自始至终都围绕着男女主人公的困境核心,为此一初两方家庭为了房产证上的名字而你争我夺寸步不让而后来在面临拆迁问题时这种状况仍旧在蔓延甚至险些升级,而后,为了给孩子争夺最好的教育环境去争学区房,结果卖房买房与拆迁款的支配问题让两方家庭全面爆发冲突,这一切的矛盾,其实正是当下整个社会所面临的矛盾,看似简单实则无解,仍是价值观的沿承问题,根源都在于最初那简简单单的家庭之爱与言传身教,自私的一面是无可规避的魔鬼,但这个魔鬼却是以爱为名被带来的。这也就是第五个矛盾问题的源起,当整部《断奶》发展至高潮时,我们纠结着这一代人至下一代人何时能跳出家的囚笼去看问题,当下年轻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自私、冷漠的局面已经成为常态,他们自小被桎梏在家的小世界里被呵护成长,从来都是以己以家的角度去看问题,父母教导不能吃亏让利把便宜被人占,一切都要以家为核心考量问题,连结婚后都要分出你家我家内人与外人,这样的窘境又怎能不升级并爆发呢。
整部《断奶》是在教我们如何跳出温柔陷阱而独立成长的过程,是部有喜有忧的劝世之书,看下来既有快感也有思考,很有启示的作用。中国有句老话,防患于未然,早为危机做筹备自然是好事,只是方式方法以及践行的视角需要我们仔细考量。父母亲为了防患于未然,把吃的喝的用的花销的居住的都早早透支给了你,而你也应该防患于未然早早想到假若没有了父母亲之后或家庭的框架突然在社会大潮中崩塌后又将何去何从呢?你的独立从何而来,没人为你负责而你会以怎样方式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又是否会让自己找回自己的生活呢?在独立行走并生存之前,切不要被过分溺爱的温暖大环境的哄骗下被斩首、斩脚、断臂、断足,否则必将悔于当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