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圣诞至春节,一贯都是商业大片们盘踞的舞台,影院里的海报与报刊上的广告,无外都是在搜罗着每部影片的娱乐看点,生怕给眼下这火眼金睛的观众们找不到买票入场的理由。喜剧、闹剧、暴力、古装……正当这些如生猛海鲜一般的风格招牌挂满电影市场,将整个贺岁的概念拖向正月时,然而,一部由韩国著名导演许秦豪所拍摄的温情电影却显得格外的异类。这就是《好雨时节》,它在冬日里提早下起了春天的雨,只是,不知这雨来得是否正是时候。
影片的调子很舒缓,一口气看下来,就象在闲暇时光里躺下来静静地看完一本薄薄的情感书。大部分段落,还是保留有许氏电影的旧有风格印记,诸如,那木讷的男主人公,那由风声、雨声、树叶声所凑起的画外音,还有,那被潜藏起来的爱与那淡淡的哀愁。如果按目前大多数电影追求冲突与矛盾加快叙事节奏的逻辑参照,那这部片子可谓是一池偶尔有点微澜的水,显得格外之缄默。但即便是这样,影片也异常吸引人,给人以很不一样的观影乐趣,很舒服。
故事发生在成都,韩国帅哥郑宇成所扮演的公务代表对子公司进行考察,却颇有目的性地看望了在杜甫草堂工作的导游高圆圆,这样,一个自大学时代就被尘封的旧有情事被逐渐地开启了,两人若即若离地彼此试探着,直到爱火重燃,一起禁受新一轮的情感焦灼。
时间,被定义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的一周年,影片的画面,仍旧在追溯着地震的记忆与那些尚破败的痕迹。但是,许秦豪并未如我们想象的那般大写苦情戏,反复在影像内外复述伤感,却转而以轻松愉悦的态度去将整个故事呈现。根据他的解释,这是不想再以伤心绝望的调子勾起人们伤心的回忆,平白增添观众的思想压力,也不想使影片变得那么压抑。所以,《好雨时节》只谈希望与浪漫,却不再是翻出老诗老调而强说哀愁。
如果你看过许秦豪的所有电影作品,你就会发现,在这部即将上映的合拍片中他居然大胆地寻求起了改变。影片相比于《八月照相馆》、《春逝》、《外出》等片,最大的不同在于电影节奏上的蜕变,《好雨时节》增添了相当一部分轻喜剧的内容成分,而镜头也趋于灵活,剪辑也显得明快许多。这样的叙事节奏,在他以往的电影中并不多见,可见,为了这在成都的异国他乡的鱼水之欢,许秦豪也开始扭转其慢条斯理的个人作风,追求起快乐,开始向略商业化的风格转型了。
说到影片中的喜剧成分,可以说很精巧,也很给人以更深的印象。如支社长这个角色的大咧咧性格,以及做事不分轻重不分场合的粗犷,都为整个影片提升了可看性。在韩国料理店里的“电灯泡”行为,可以说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事件,从喊着喝一杯就走,声明着自己不是不懂事的人,再到没完没了地把自己灌醉,生生让人家那难得的好事被彻底搅得不欢而散。其外,郑宇成与高圆圆在走进饭馆之前的激情戏倒也很有意思,俩人干柴烈火地扭到了一起,房也开了,衣服也脱了,只待冲锋号一响就利马完成伟大的中韩跨国之恋的终极任务。只可惜,到了最最最紧要的关头,高圆圆却很是无厘头地来了一句:“我饿……”
饿,所以才去吃饭,吃饭,所以才曝露隐私,搞得大家互不痛快。也许,这个饿字就是整个故事的精髓所在。高圆圆守寡一年整,郑宇成光棍了很多年,支社长与老婆孩子分开也很久了,大家在他乡遇故知,所做出的每一件令人看不懂却又能琢磨得透的行为,也确实都带有着丝丝的饥饿感。影片的最后,高圆圆未忘在前夫的祭日里亲自下厨做了一碗热腾腾的肥肠面,这时她那满脸的泪水,确实为观者缔造了一重源于理解的感动。
中韩合作,这个模式其实是中国电影在未来仍旧要坚持下去的良好尝试,中国电影逐渐培育起了亚洲最大的电影市场与观影人群,而韩国电影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与技术。当《集结号》等电影请来韩国特效团队一起创造视觉奇观时,当韩国演员逐渐在中国电影中频繁出现时,我们更有理由期待韩国大导演们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获取更多的掌声与认可。这部《好雨时节》,或许就是一记敲门砖,拽着我们在这个略显烦躁的寒冷冬季体验了一下早春的暖意,来得,正是时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