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阅读的对象是阿来的《空山》。到图书馆去借书时,我觉得还没有看过《空山》,就把三卷本《空山》借了回来。回家翻开一看,卷一的《随风飘散》和《天火》已经看过,卷二和卷三没看过。于是,完整地把它看完了,记下一些笔记。
喜欢阿来,因为他的《尘埃落定》。今年听了他的一堂课,又引起了对他作品的兴趣,于是借来《瞻对》和《空山》,期望借阅读作品加深对阿来的了解。
《空山》有另一个名字,叫“机村传说”。三卷本共6个中篇,讲述了发生在偏远深山里的一个叫做机村的藏族村落里的故事。“随风飘散”是一对来历不明的母子在机村被怀疑和排斥的故事。“天火”是在一场森林大火面前机村人的众生相。“达瑟与达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青年的人生之路。“荒芜”是民兵连长索波和他的伙伴们对大自然的追索之路。“轻雷”与“空山”是青年拉加泽里靠着盗伐森林发财又回来赎罪的故事。按阿来的说法,这6个中篇就像“6个大花瓣”,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一个藏族村落的历史。几十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演绎了几十年间机村和双江口镇的悲欢离合、兴衰沉浮,映射出藏民族在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文化流变和精神迁移。
应该说,在《尘埃落定》10年之后推出的三卷本《空山》依旧精彩,反映出阿来对人与自然、政治与文化、宗教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卷一的“随风飘散”和“天火”,既有新奇、独特的藏地风情,又有令人痛心和深思的故事。而卷二和卷三的4个故事则略显生涩一些。反映出阿来越接近当代现实越有些束手束脚的感觉。这种现象在很多小说家那里都不同程度存在。阿来之于机村,和莫言之于高密,贾平凹之于八百里秦川,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他们的文化之根在那里,那里才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头。离开了那里,就会手足无措,就会笨嘴拙舌。所以,作家还是安分守己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这是你的特色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