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精彩的电影了。无疑,《国王的演讲》是一部难得的精品,它当得起奥斯卡的崇高荣誉,无愧于那从最佳影片到最佳原创剧本的12项奥斯卡奖提名。建议没有看过的博友一定要抓紧看看,它不会让你失望的。
http://laoyue.fyfz.cn/Blogers/pics//2011/2/2/laoyue_1536282.jpg
影片讲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的故事。乔治六世就是那位为了美人而放弃江山的爱德华八世的弟弟。爱德华退位后,他很不情愿地坐上了国王的宝座。然而乔治六世有很严重的口吃,发表讲话时非常吃力,连几句很简单的话都结结巴巴地讲不出来。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语言治疗师莱昂内尔·罗杰,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两人成为好友,国王的口吃也大为好转,随后他发表了著名的英德宣战演讲,鼓舞了二战中的英国军民。
影片精彩之处首先是对人性的深入刻画。乔治六世在父亲乔治五世的阴影下长大,落下了严重口吃的毛病,在父亲病逝、哥哥退位的形势下,他不得不坐上了英国国王的宝座。但是国王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乔治六世心里的恐惧、怯懦,看到了身为王室成员的痛苦、无奈,又看到了他在莱昂内尔的帮助下如何一步一步战胜恐惧,战胜自己。世人总是羡慕王公贵族,而白金汉宫里的英国王室更是全世界倾慕的对象。这次我们看见了真实的王室生活景象,看见了王室成员的内心世界。乔治五世在位时,作为约克公爵的乔治六世既没有继承王位的可能,又具有崇高的爵位,所以他和妻子、两个女儿生活得自在自如。突然,命运把乔治六世拽上国王的宝座,同时又把它推到了战争的边缘。乔治六世不得不承担起他的哥哥放弃的责任,和英国人民一起面对纳粹德国的挑战。影片通过一个细小的纠正口吃的过程非常清晰地展现出英国历史和乔治六世本人的转折,让我们看到什么叫“最大的对手就是你自己”。
我在前一篇博客里讲到,人的精神力量产生的奇迹是不可低估的。同样,人的精神所产生的压抑也是不可低估的。人类的很多病症其实是不存在的,是人的精神暗示造成的。口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大多数情况下口吃都是可以治愈的。人要战胜客观世界的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心中的魔障。所以,看完《国王的演讲》,我非常激动。它告诉我们,正视自己,战胜自己,然后你可以战胜一切。
从《汉姆莱特》开始,我就非常崇敬英国演员的演技,从劳伦斯·奥利维尔到肖恩·康纳利,从费雯丽到艾玛·汤普森。他们具有和美国演员不同的从莎士比亚戏剧那里继承来的天然的纯熟演技和艺术气质,他们的表演给人高尚的审美享受。《国王的演讲》里饰演乔治六世的科林·费斯和饰演莱昂内尔·罗杰的杰弗里·拉什就是这样一对高明的演员。他们演出的对手戏非常精彩。一个布衣,一个国王;一个教师,一个学生;一个不拘小节,一个繁文缛节。好似天平两端的砝码,平衡着整部电影的叙事倾斜。看他们的对手戏,酣畅淋漓,节奏明快,让人大呼过瘾。他们两人同时获得本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奖的提名实在是名至实归。《今日美国》评论说:“让我们把话挑明了,就凭《国王的演讲》里的这个口吃的乔治六世,科林·费斯就应该拿下一座小金人。”
作为一部史诗影片,《国王的演讲》没有一味地贪图宏大的场面和豪华的场景,而是从人物内心出发,设计了许多和人物内心适合的室内场景。这在如今一味追求大片效果的美国电影界是非常难得的。比如乔治六世的登基大典,影片就没有直接展示,而是从登基大典之前的排练直接切换到登基大典的纪录片上,避免了豪华场景对影片主题和人物塑造的冲淡。美国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对此解读说:“影片大部分的戏都是室内戏。而且,这些室内空间大多是狭长的。一般而言,出现在历史片中的空间,要么是空旷的,要么是雄伟的。我猜,导演大概想通过这些古怪的长方体空间,暗喻伯蒂(乔治六世)的喉管。他努力地通过练习,让那些单词通过他的喉管发出声音。”
比之《盗梦空间》,我认为《国王的演讲》在各方面要好许多。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国王的演讲》应该可以获得本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各位看看我预测的准确度如何吧!
《国王的演讲》下载地址:http://www.normteam.com/read.php?tid-29128.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