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股票教育文化 |
分类: 理论 |
《信用价值论》的这两大理论新发现不是个别理论原理、或者是某一方面的理论原理的创新发现,而是对政治经济学体系性、基础性的理论发现,由此造成对当代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体系的重新创建。
《信用价值论》有哪两大重要理论新发现?
第一大发现,资本生产信用价值生产方式的发现。
当该著将资本生产分为两个历史阶段时,发现了当代社会资本生产的信用价值生产方式。
资本生产的第一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为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阶段;当代资本主义己经进入到的第二阶段是,资本信用价值生产主导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的阶段,简称信用价值生产阶段。
在当代信用价值生产阶段里有着货币信用价值生产、虚拟经济信用价值生产、印钱消费信用价值生产、社会资本信用价值生产等这四大信用价值生产方式,
第二大发现,“集聚生产”新社会生产力的发现。
什么叫“集聚生产”?
按照《信用价值论》中的定义,“集聚生产”是已经形成的劳动产品,在产品与产品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聚集效应”或者“聚合反应”的形式而创生价值的一种价值生产新方式。“集聚生产”包含有“聚集效应”与“聚合反应”两种具体的价值产生方式。不管是“聚集效应”与“聚合反应”,都是在己有的产品(或者商品)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当集聚在一起时,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新价值的(详见《信用价值论》第2版第645-666页)。
“集聚生产”是在“劳动分工”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产生的,高于“劳动分工”的社会生产力。
我们知道,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分工”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的资本生产关系的产生,“集聚生产”的社会生产力决定了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为什么“集聚生产”的社会生产力就必然产生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
因为由“集聚生产”社会生产力所生产产品,是不用交换、不用分配,产品直接进入消费。当产品消费不用经过交换就没有价格形成,没有价格也就没有所有制的权属关系(详见《信用价值论》第2版第23章、第26章)。由此才能产生共产主义的各尽所需,共享消费。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由“劳动分工”所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不可能产生共产主义的。由于“集聚生产”的社会产品不用经过交换就直接进入消费,有价值没有价格,没有所有权关系,所以,只有在“集聚生产”社会生产力条件下才能产生共产主义的各尽所需、共享消费。
这个理论原理也同时说明了,不管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都是由“劳动分工”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产生的资本生产关系。所以,共产主义并不是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就能实现的。共产主义是没有所有权制关系的。所以,整个社会主义与其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理论,在《信用价值论》中获得了重新改写(详见《信用价值论》第2版第26章、第27章)。
通过对“集聚生产”社会生产力的重大理论新发现,《信用价值论》通过深入考察发现,当代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力其实是由“劳动分工”与“集聚生产”两种社会生产力同时作用的复合社会生产力结构,由此形成私人资本生产、国有资本社会生产、社会资本生产与非资本价值生产等四大价值生产方式,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变革,并不是通过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社会资本生产与非资本生产在国民总生产中的比例提高,通过量变到质变来实现的。
私有制不可能被消灭,因为“劳动分工”的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阶段还是基础的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比例的存在,即使到了共产主义也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原来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共产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空想,由于“集聚生产”社会生产力的发现,共产主义如何实现,实现的生产力节点在《信用价值论》中就得到了具体而明确的描述。共产主义实现在这里变成了历史的必然,从而成为科学。
对于社会生产力这一个层级的理论新发现,上一个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的理论发现,这已经是240多年前的事了。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厐大体系,亚当·斯密也由此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信用价值论》对“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的发现,应该说这也是理论界一种开天辟地的大事,说其是基础理论重大的理论创新一点也不为过,任何忽视这个理论发现、顽固守旧的理论工作者,因为你的知识体系己经过时而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全新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新体系也必将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