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生产”是产生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力

标签:
财经股票教育文化杂谈 |
分类: 理论 |
“集聚生产”是产生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力
--共和社会之二
《信用价值论》理论发现,资本主义在信用价值生产的这个阶段里,一种新的,与“劳动分工”完全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已经产生,这个新的社会生产力就叫做“集聚生产”。之所以说“集聚生产”与“劳动分工”的社会生产力完全不同,甚至相反,这是因为,“劳动分工”的社会生产力所生产的社会产品,其使用价值都不是劳动者自己所需要的,必须要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集聚生产”的社会生产力所生产的产品则不需要交换就直接进入消费,不用交换,不需要市场,不需要分配,各取所需。
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信用价值生产的第2个阶段,是属于全面的产能过剩到资本过剩的阶段,正是因为产能过剩与资本过剩,所以社会生产才必须采用信用价值生产方式。由于激烈的竞争关系,商品的内在价值大于价格的普遍现象会变得越来越严重,部分社会产品中价格甚至逐渐地消失。在这个阶段里,资本的利润也会越来越薄,某些领域的产品中甚至完全消失。
大家知道,资本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就不进行生产,但资本不进行生产的社会产品不等于没有社会需求。如果要满足这种资本不愿意生产的这种产品的社会需求,就必须要依靠社会资本生产(社会资本这个概念在《信用价值论》中重新定义)与非资本价值生产这两种新的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在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这两种新生产方式虽然已经孕育产生了,但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限制,它的发展是被抑制的。因此,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对资本己经退出的一些社会产品的生产,并不能像社会主义中国这样,由社会资本生产与非资本价值生产这两种生产方式来接替生产。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各发达国家当“集聚生产”的社会生产力产生后,如果要获得发展,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不能适应“集聚生产”的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由“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所支持的资本生产方式,发展到需要由“集聚生产”的社会生产力所支持的社会资本生产方式来替代进行生产的时候,却不被资本主义制度所支持,由此,在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生产在总体上就必然发生萎缩,资本主义经济就必然陷入滞胀的危机。近年来欧洲国家的民众运动此起彼伏,美国从早几年前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到本次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的民众运动与各种纷争愈演愈烈,以至发展到冲击国会的暴力事件,其反映出来的社会深层原因,就是社会劳工阶层的经济利益在现有的生产关系中不能调和,而“集聚生产”社会生产力所支持的社会资本生产与非资本价值生产方式虽然能满足劳工阶层的经济利益的需要,但却不被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所支持。
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正是因为它的空前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的空前发展,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发展,使自己走到末路。这种末路其实也是一种发展,因为它孕育产生了新的社会生产力。新的社会生产力已经产生了,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来与之相适应,在上层建筑领域里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以解放这种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看到,欧美国家近年来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民众运动,其实正是反映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相适应的矛盾。
《信用价值论》己经从理论上论证了,由于当代社会生产,客观上存在“劳动分工”与“集聚生产”两种社会生产力同时作用的复合结构,因此,当代社会客观上存在着私人资本生产、国有资本生产、社会资本生产与非资本价值生产等4种生产方式。当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进入到了资本生产停滞发展的阶段后,就应该启用并加强由“集聚生产”的社会生产力所支持的社会资本生产方式与非资本价值生产方式。如果存在与这种生产方式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社会就应该运用理性的力量进行这些方面的社会变革。己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中,这种变革通常改革就能完成,而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中,完成这种变革则主要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必须要彻底打破由现代(西方)经济学所构筑的资本永恒的意识形态,建立起由“劳动分工”所形成的资本生产仅只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的生产。由“集聚生产”社会生产力所形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来替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由《信用价值论》所重新构筑的意识形态。
我国己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要运用《信用价值论》中的理论,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是水到渠成的事。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存在制度的积存,其分配关系与上层建筑中有较多方面的不宜,虽然在制度层面的变更困难会大一些,但“集聚生产”是一种比“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更为强大的新社会生产力,人们在解决物质生活追求的时候会产生强有力的内动力来推动这种生产方式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主义是私人资本生产、国有资本生产、社会资本生产与非资本价值生产等四大价值生产方式共存,社会变革的过程当中并不是消灭私人资本生产,而是在私人资本生产退出生产的领域替代性的加强社会资本与非资本价值生产,私人资本不需要人为地去消灭它,是一个逐渐消亡的过程,甚至到共产主义私人资本生产甚至还会存在(“劳动分工”的社会生产力仍然还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变更从总体上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种增量生产中实现的由量变到质变。
我国第一部理论经济学基础理论论著《信用价值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