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时期,关于高铁的报道成为热门话题,在赞扬的同时,更多了一些批评的声音。比如刷卡买票、比如购票实名制、比如卷土重来的“黄牛党”,等等。
高铁成就,举世瞩目,全球聚焦,其间一些瑕疵和问题可能被放大,甚至串成“糖葫芦”或“羊肉串”,难免有求全中的责备,有“爱之弥深”的“责之弥严”。只要想想这是一个多么受关注的事情,就应该对这种现象会多出一份理解。
客观地说,为了赶在一个特殊的日子之前开通,人们有理由质疑高铁是否有急功近利的成分,对安全有没有构成潜在威胁。毕竟,这是一条人命关天的生命线。任何事关生命的苛求,都比出了问题之后的被问责,所承担的代价要轻松很多。
多少年来,我们的很多工程,除了政绩工程,不乏献礼工程。因为献礼的急功近利,仓促上马,带来过多少问题?看看没有路灯和护栏的胶州湾大桥,再看看连续故障的高铁,有谁能说,这能和“献礼”撇脱干系,不是“面子”惹的祸?
还有饱受诟病的南站配套服务,也让人感觉有很多“折扣”:刷卡服务的“厚此薄彼”,进站验票的“流于形式”,初来乍到的旅客“两眼一抹黑”,对具体的购票流程懵懵懂懂,甚至还有“黄牛党”称:“你们的实名制车票我可以轻松改到我自己名下。”……
高铁要给国家争“面子”,就应埋头修“里子”,光有速度远远不够,硬件要过硬,软件不服软。否则,献礼的同时,极可能献丑;喜剧的背后,有可能是悲剧。23日发生在杭深线的动车追尾事件,就是一个佐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