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唉’叹调”
(2010-10-09 10:23:01)梦里寻它千百度
1992年,当我告别了“十年一觉不寻常”的塞外“第二故乡”,作为“北漂一族”踏入北京这块热土开始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当时的心情虽不似“提刀四顾”的庖丁那般踌躇满志,至少也对未来有过雄心勃勃的描画与憧憬,一定要在这里开垦沃土,立业安家!
一度,也似乎看到了一丝光明,那时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单位的发展也的确捕捉到了一丝战机,就像正在飙升的股票,处于上升的“绩优”势态。
但是,“各领风骚没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当然还是决策失误,单位的事业遭遇重创,眼见着江河日下,一况不如一况了。这个“梦里寻它千百度”的住房,就像童话故事里的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在太阳底下闪着闪着就破灭了。此后的情形总之是不说也罢,反正是让你欲干不能!再往后呢,不死不活的单位终于大限已到——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无疑又等于开出了一张“死亡通知”。
运交华盖走通州
1999年,当人类即将跨入新的千年的时候,命运多舛的我,偏偏要遭遇劫数。
七月,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夏日凌晨,我和风雨同舟追随我“北漂”的老婆孩子居住的单位在郊区一处大院的两间宿舍里,遭遇窃贼偷盗——胆大的窃贼割开纱窗,拨开门闩,在里屋我们鼾声大作的时候,将外屋的彩电、手机包、BP机还有囊中几百元钱悉数席卷而去,上演了一处“入室抢劫案”。
九月,一名“不逞之徒”听信有人指使,找到单位寻衅,并将毫不设防且正在如厕腹泻的我一通痛殴,直致两处骨折受伤住院。
年底,单位又在年检、注册上出现新的麻烦,我所居住的宿舍的产权也将面临诉讼。到了这种“喝了凉水也塞牙”的份儿,我和老婆不得已痛下决心,三十六计走为上。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访察比较,终于在离老婆工作不远的通州区,狠下心来买了一套后来才知不能正常上市流通当时还算便宜的“小产权房”。
得也困惑失也烦
紧巴紧巴,房子是买下了。这心也一度落地,踏实了不少。
房子买下了,应该说是“得”吧,可这“得”的也困惑。为什么呢?一是据说这房子也属什么“无规划”建设之列,真正是“千挑万拣拣了个不入眼”,心里不免又战兢兢的,生怕一旦生变,闹个鸡飞蛋打。二是小区的收费也很不规范:没有什么物业管理吧,一个月的物业费还挺贵,每月每平米八毛钱,赶上大产权房了;电费呢也贵,总比别处多收四分钱;水费么,市里刚嚷嚷每吨要涨到一块六时,小区依然按着这个价收了两三个月了。至于没按他们的规定停在车棚里的木兰摩托车,也派人在夜间用硫酸加以祸害,让你开不开锁打不着火,成为一对废铁。
而“失”呢,到的确是失掉了:单位虽还强撑着,可依然危机四伏,时时都有“呼喇喇大厦将倾”的征兆。在下呢,也就索性学老祖师爷孔子那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了。可毕竟人到中年,市场看淡,虽也“提刀四顾”,但已不是“解牛”庖丁,而是“卖刀”的杨志了。
此文写于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