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辑的十种实操套路

(2010-10-11 15:15:38)

编辑有没有实操套路,编辑方法呢?我没看什么教科书,也不想嚼别人的馍,但以我自己的野路子经验,还是有的。这里试着加以归纳。

一是删繁就简法。像园丁,将可有可无的枝蔓剪掉,像裁缝,量身剪裁合体的服装。前不久,一位维权记者写了一篇洋洋两千余字的文章,原题是《丈夫婚前购房又卖房婚后妻子反悔上公堂新婚妻子状告丈夫讨要房屋产权被驳》,我觉得不太新鲜,反复研读原文,发现重点是前半部分,就是不想卖房合唱双簧。于是大刀一挥,斩去后半部分,重新制作了标题《丈夫婚前购房又卖房婚后妻子反悔上公堂 夫妻合演双簧  假唱最终穿帮》,发表后被评为报社好稿,《文摘报》转载了此文,同时,《上海法制报》一边转载,一边在其网站上做视频,配录音播放。

二是文字增补法。稿子还算打眼,就是骨瘦如柴,细节不生动。这方面的事情好办,时效性强的、能当天与记者沟通当天完成的最好,改动较大的,建议编辑不做费力不讨巧的事情,最好将稿件打回,让记者作者补充或回炉重写。

三是逻辑梳理法。文章表达的逻辑较乱,层次不清,需要梳理的。

四是结构整合法。文章的架构不合理,导语后置或内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比如有位记者的写的一篇有关卡式消费的消息,一上来就是,“所谓预付费消费方式主要是指……”的一句名词解释。对此,就要进行结构调整。

五是按语提示法。为了对文章的某一观点加以重申强调或者举一反三另有所悟,制作按语、编后或短评对文章内容进行推介、提示或要向读者警示的。

六是文中加注法。这种方式我最早在人民日报看过。编辑对一篇调查采用段中点评的方式,类似于毛(宗岗)批三国,既创新了编辑形式,又使大块文章读起来不累,还看到了采编互补相得益彰的和声效果。

七是延伸链接法。有些新闻刊时略显单薄,编辑往往会用链接的方式,或链接背景,或制成图表,或加挂注释,或细释法规,等等,都是试图提供给读者更多的信息。

八是图文编排法。我们做的很多人物、专题以及解读性专版和专栏,通过配发一些图表、照片或漫画,从而达到活跃版面,增加容量,提升品质的作用。现在的“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版,以及维权的连环揭骗专栏等,均属此列。

九是海纳百川法。将几篇相关新闻做到一个标题下,或合并同类项,将分派出去记者的同类新闻进行拼接,制成一篇或一个版,或者将新华社的几篇分解新闻改写成一篇。我们现在刊出的“我和我的祖国”就属此类。

十是沙中淘金法。选取改写一篇稿子中最精彩的部分发表。1984年在承德编家庭专刊时,收到一篇字数四千的稿子,作者汪洋恣肆,写得很随意,多是流水账,但其中有一段事情很精彩,我只选用改写了300多字,做了这一个题目《开明岳父让出治家权招赘姑爷当家主大事》,文章见报后社会反响不错,作品还获得了河北省好新闻三等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