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2
(2022-05-02 17:29:15)分类: 风云之影 |
加速: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2017年,为了继续打造新叶集,区委区政府决定实施老店、东部新城(3、4号地块)城中村棚户区项目改造,总拆迁面积14.56万m2,拆迁755户。
作为住建局副局长的王丰,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拆迁指挥部的成员。
这一厢,王丰和他的同事全力准备这项浩大的工程。2017年2月19日,在史河街道召开棚户区改造工作培训会议,正式打响2017年度棚户区改造攻坚战。3月4日,陪同区委书记刘爱武等,就三个乡街当前正在开展的棚改征迁工作进行调研。4月20日,王丰随同区委书记刘爱武召开了老店、东部新城棚户区改造征迁工作动员大会。刘爱武指出,此次征迁数量巨大、情况复杂、位置重要,是今年棚改工作的决定性工程,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打好这场“攻坚战”。要细致耐心不懈怠,速战速决不拖延。要练好内功,吃透政策、换位思考,做好工作。要速战速决不拖延。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奋战70天,到6月底全面完成任务。要公开公正不失信,执行政策不走样,做到执行政策不变通、坚持标准不走样、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全力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必胜之势。要责任落实到位,广泛宣传到位,密切配合到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念好棚改经、唱好棚改歌、做好棚改事、帮好棚改忙;要做到督查考核到位,全力保障到位,强化控违保障。区长汪宏军要求,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突出依法征迁、阳光征迁、文明征迁、和谐征迁的原则,强化宣传引导、强化干部带头、强化违建管控、强化协调配合、强化督查问责。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场以“一切围着目标转,人人盯着任务干”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气候的征迁运动蓬蓬勃勃开展了。
那一厢,却是群众极度的不理解、不支持。
在拆迁指挥部办公室外面,在太平桥头……王丰总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住了几辈子的地方你盖个棚户区的帽子就把我们拆了?什么棚户区改造?我们这里哪里算棚户区?你看,家家都是漂亮的楼房,李老板那个别墅,才盖好,听说里面的装潢豪华得很,也要拆?真正的棚户区,是那破破烂烂的南街北街西街,他们那地方,请我都不去。该拆的就是那地方。
价格六七百平方赔偿二三十万够买一套小区加装修?补偿标准全国最低。两层小楼,才赔二三十万,去掉回购安置房要出的钱,还剩几个钱?到时,又要自掏一大笔钱去装修。农民没有土地用什么维持生存,国家棚户区改造难道就非要让农民走上负债累累的绝路吗?
房屋的东西赔得极不合理。一个门,才赔一百元,一百元连买把锁都不够。一个坐便器,只赔一百元,真是笑话,什么坐便器还能拆了用?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也只赔一百元,这一百元能干什么?我是坚决不拆的。
拆迁后我们村民的生活保障有哪些?我们没了房,没了地,吃什么?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怎么解决?
有的人拆迁拆发了。去年有家人在路边紧急建成了什么所谓小洋房,得了好多钱。有家人临时在院子里栽了几十棵树,多得好几万。有个什么官的亲戚,房子和设置跟他的邻居一样,多得十好几万。不知是真是假。
以前我们这里房子盖的乱得很,现在征迁搞棚户区改造,外面好多城市也在搞,不搞不行,要不然城市根本发展不了!一个破烂、脏差的城市谁会来投资?怎么谈发展?没发展百姓怎么能幸福?支持棚改!
估计三五年都拆不了,你看那京辉老街项目从立项到现在,不成烂尾楼了么?当初购买的,现在就剩下后悔两个字。
各种中长期战略规划看起来很美好,但要量力而行,腿有多长就迈多大的步,劈叉劈很了容易扯着蛋。
…………
王丰和他的同事听到这些杂七杂八甚至谩骂乱骂的声音,不生气,不气馁,而是深入拆迁户家里,苦口婆心地做着工作:
现在很多诸如此类的事件,只要是和政府有关,我们甚至还没弄清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仅仅因为几个负面的形容词就群起而攻之,纷纷谴责政府。我们不能光听那些断章取义、片面用词、情绪用词的叙述。棚户区改造工程是被中央列为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可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区落后面貌,让我们告别低矮破旧房屋,也可以享受到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无论对于个人来说还是整个城市来说都是很好的机遇和发展。我们需要的是文明的正能量,而不是负面情绪。当然,有问题还是要解决问题。发现了问题,更以大量的实际行动解决问题。
“我们做的越细老百姓就越放心,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棚户区改造,是叶集发展的需要,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必要。既然是群众的暖心工程,首先就是要让群众放心。所以我们工作人员都怀着负责任的态度,走进群众家中开展工作。”王丰和他的同事这样说,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忘我工作,积极投身全区重点工程建设,表现出了知难而进的勇气、奋勇拼搏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作风。在征迁一线,他们真正与拆迁户建立鱼水关系,竭力帮助拆迁户解决在生活中、工作中等遇到的实际困难。在指挥部,办公现场人员集中,王丰他们忙中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入户丈量、草表复核、算账、房屋腾空以及协议签订等工作。面对被拆迁群众的种种质疑甚至少数群众的胡搅蛮缠,王丰和他的同事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政策底线不动摇,标准统一无差异,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树立服务意识,熟练掌握房屋征收政策和补偿标准,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村民板凳会议等更贴近群众的方式,强化宣传引导,及时解疑释惑,确保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工作阻力。
面对征迁矛盾多、压力大等问题,王丰和他的同事勇于担当,注重干部活力。为进一步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王丰所在的征拆指挥部坚持沙场点将,火线用兵,注重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培养选拔干部,要求党员干部端正心态,克服慵懒散、浮托软等心理,拿出精气神,耕好事业田,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深耕细作的勤恳,干出叶集速度,收获群众满意。各分队也紧密结合征迁户实际,把握时间节点,在广泛宣传、精确丈量、登记、公示的基础上,逐户申请复核认证,拟定补偿安置方案。
面对群众的怨言,王丰和他的同事既以身作则,也注意到工作方法中的刚柔并济。党员干部亮明党员身份,发挥模范作用,做到了“五带头”,即带头亮明身份、带头支持参与、带头承诺践诺、带头签订协议、带头属空交房,营造“我是党员我带头”的浓厚氛围,并积极分享棚改经验,会诊工作难点。他们发扬“白加黑、五加二、关键时刻三班倒”的精神,放弃周末、假日,抓好本职工作和征迁工作的有效统筹,有时工作到深夜,自觉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遇到问题迎难面上,完不成任务拒绝理由”,体现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本着“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阳光棚改政策,以心换心给棚改户算好生活账、经济账,坚守底线,不触红线,在政策范围内最大程度让利于民,切实维护被征收户的合法权益。联系服务上,他们身兼多职,主动调解房屋征收纠纷,当好调解员;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当好联络员;帮助群众搬家腾房,当好服务员。大量的工作,渐渐换来了被拆迁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说服别人难,说明自己更难。王丰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王丰家就在万寿路与胜天路交叉口往北第二排房子,2015年刚刚在自家祖居地掀去了旧房,重建了三层小楼,窗明几净,装潢也精致,更难的是有一个大院子,出入也方便,劳累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对这“别墅”非常满意,以为可以安居余生了。万万没有想到,屁股还没有将它捂热,就要被拆了。更没有想的是,他家前面一家卖菜的老张家,房子旧,面积小,时间老,仅仅因为位于万寿路与胜天路的交叉口,属于门面房,获赔四五十万,而他家,高屋丽宅,获赔的金额还不如老张家。王丰的父母怎么也想不通,弄不明,直言不想拆,不愿拆,谁拆跟跟谁拼命。
王丰急得一个头两个大。一方面,在外工作不为群众理解,另一方面,工作又不为父母理解。他耐心地做父母的思想工作,从国事到家事,从眼前利益到长远利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丰父母头脑中的榆木疙瘩终于解开了一点点,不再阻止王丰的工作了。
拆迁总有一个阵痛期,为把阵痛降到最小,王丰和他的同事坚持以“和谐改造”“依法拆迁”为原则,坚持把安置好棚户区的群众作为首要任务,以安置促改造,确保每户群众不吃亏,享受到政府最优惠的政策,得到及时妥善安置。每个困难群众都能及时得到帮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时间来到2017年6月20日,老店东部新城棚户区改造项目圆满完成征迁算账签字任务,主城区最大规模棚改征迁项目圆满收官。6月21日一早,王丰带着记者到老店东部新城棚改项目全线实地采访,从观山路到万佛村东部,在全长三公里多的征迁范围内,挖掘机的凿墙声、搬运家具的摩的声、捡拾废旧砖块的敲打声,到处都是忙忙碌碌的身影。远远望去,成片的棚户区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少量正在腾空的房屋。王丰感叹道,这项工作完成得相当不错,当然也有两个遗憾,一是不像原来那样“暴力拆迁”了,一切以人为本,规范征迁、和谐征迁、阳光征迁、效率征迁,对那些漫天要价又死活不愿拆的“钉子户”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让他们的房子孤零零伫立在这废墟上。一是毕竟有部分临时违建的拆迁户确实得到了好处,而另一些家庭装潢精致的拆迁户吃了一些亏。感谢这些遵法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
老店东部新城棚改项目的顺利推进,为叶集区新一轮城市建设打开了良好的局面,这个迄今为止主城区征迁面积最大、涉及群众最多的棚改项目,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征迁,也充分体现了叶集人民建设美丽家园的坚定信心。也就是从6月20日起,“叶集速度”这个称呼响彻皖西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