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的择法眼:分正邪,明是非,辨真伪,别高下
(2013-03-07 11:11:08)
标签:
娱乐 |
分类: 辨理 |
人在分别之中,选择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修学法门,就像因病服药一样,是需要准确的辨别能力的。否则欲升反降,事欲愿违,还不如不学。这也即所谓的择法眼,说白了也就是选择适合自己根器与现实的方法的眼力。择法眼略别有四:
一、分正邪。法正则利己利人,法邪则害人害己。万法本无分别,正邪因人心而生。欲辨人之正邪,先当将自心放正,于无我好恶之中观察之,则正邪之态不可掩饰。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此之谓也。又有耳根听音之法,要领不分别说话内容,只听声音语气,则正邪之态自能显然。
二、明是非。所谓是非善恶,公道自在人心。然是非最易混淆,善恶最难判断。欲明此事,当看结果。盖是非善恶不可从心判断,世间发善心而致恶果者彼彼皆是,以不明理故也。无论发心如何,结果恶者即为非,结果善者即为是。如是观之,则自能是非分明矣。
三、辨真伪。以假乱真之事处处可见,如古董艺术品的高仿,真伪最难辨别。然人心与物品有别,人心易动而物不动,以动观不动则难准,以不动测动则易确。故欲辨真伪先当靜心,心靜如水面不起波澜,则六耳无所遁形矣。
四、别高下。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又云:法无高下,契机者胜。可见,法的高下是因人而易的。上根之于渐法,下根之于顿法,皆非所宜。如何判断自己的根器与法的适合与否,不但需要自知之明,更需要有明师的指点。否则,难免会自误前程。
有了准确的择法眼,就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法门一门深入了。世出世间法,莫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