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读经问题的理解和几点看法

(2011-05-26 22:15:40)
标签:

杂谈

分类: 辨理

    关于读经的几个疑问有人给出了如下的回答:

 

    1、儿童读经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
    “只有孩子多读经了,才会有下一个三十年后的表现。有读就有,没有读就没有。大量读就是大量的有”。

    2、现在搞经典诵读的都是些什么人?
    “阿猫阿狗可以办教育”。

    3、他们要将儿童经典教育推向何方?
    对于前两个问题的回答,使这个问题充满了悬疑性。但从目前的一些结果看来(如本帖案例),此悬疑性的揭底似乎不必等三十年后才见端倪。


    下面说说我本人对于读经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1、读经是为了明理,明理是为了做事。文以载道,文字本身为标月之指,意才是文字的指向,故得意可以忘言。经典的著述者也无法随时随地地完全准确无误的复述自己的话语,但这并不妨碍著述者对自己思想与认识的自由表达。经典应该是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而非文字本身。死记硬背的方法虽然应付某类考试很灵验,但大多时候并无助于对文字更深入的理解,反而极可能成为理解的障碍。是以务实的禅宗才会不立文字的离意识参,唯恐死于句下;求真的陶渊明对真意的体验也只有 “欲辨已忘言”的表达。禅宗的祖师都是过来人,深知“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的弊端,为令学人开悟,不落文字藩篱,宁以棒喝,不以言传。即便练就了鹦鹉学舌的本领,又如何能将自己不知所云的经典传授给别人呢?

    2、读经可以收摄心念,可以不求义解。此读法如持咒,贵在精专,而不在多寡。几十字,几百字,几千字都可以。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背诵要消耗人大量的精力,就有些强人所难得不偿失了。

    3、就像录音与录像一样,记忆同样需要能量,儿童的记忆力强是因为还没有来得及分别过多的其他事物,能量比较集中的缘故。但这种过于集中的能量如果完全用在一件事物上,就难免会无暇分别其他事物,只专注于自己的境界中,给外人以自闭的观感了。虽然可能境界很高,但却无法再与这个世界沟通了。另外,不要把儿童想象为超人,儿童和成人一样,只是身心更为柔弱,更易受伤害而已。超强的记忆要消耗大量的肾精,这对身体正在成长的儿童是十分有害的,五年前我本人就见过一例超量读经女童长期尿床的病例,也是从那时对此事有了最初的警觉。

    4、总之,学是为了用,知是为了行。不能学以致用,不能身体力行,任何文字都是多余的。任何唯以记诵文字多少为考量学习水平的教育,从目的与结果上比较,都必然是失败的,即使将来能以此混饭吃也是一样。当前的应试教育如此,换汤不换药甚至更加变本加厉的任何教育都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