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房产品牌 |
分类: 工程咨询 |
作为直接与房屋使用者密切接触、深谙业主们房地产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我深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深层次问题,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畸形严重。现在连基本的诚信都没有建立的市场,谈品牌建设未免太奢侈了。
现在北京这样市场相对规范的大城市,能允许业主先验房后交钱的不足10%,而万科、华远、万通等知名企业更是不把购房人当回事。如此的漠视业主的权利,业主有可能满意吗?发生了质量问题,往往收买报纸、社区论坛等传媒,串通政府打压业主,这样能建设品牌吗?这是一个好商人所为吗?逸翠园作为典型坍塌的品牌,让人反思。房地产企业到底能不能建好房子?
我认为一些企业对品牌建设的努力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但我们探讨的是房地产有没有能力承受这样的责任,有没有可能创造百年老字号。
一方面房地产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产品制造过程,涉及各个政府部门、很多的单位,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另一方面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不合理,政府部门该管的管不严、不该管的参与过多,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和责任制度。还有就是我国的房屋建筑技术工人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工作条件恶劣、受尽盘剥,大多数没有职业归属感,往往放下锄头就建楼,技术能力较低、几乎鲜有职业精神。
其结果是房屋的质量粗糙、房屋伤痕累累,隔音、耐久性、抗震性都很差。很多简单的问题都成了质量通病。这些与业主们的期望相距甚远,更有甚者房屋入住没有几年,开裂、发霉、张毛、漏水、不隔音引发邻里纠纷等比比皆是。
在发达国家除了市场合理、制度合理外,有两个方面来保证建筑的品质,一是有专业道德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是业务熟练、敬业的建筑技术工人。发到国家是行业内德高望重的人负责管理这个行业,所以更诚信、更尊重科学。而我国实行的企业资质和政府管理,往往绑架专业人员的意志,往往学术不精的政客飞黄腾达而有个性的专业人员受排挤。在我国外行对于工程的干预太多,专业人员对工程的影响较小。
不解决我国工程技术人员问题和技术工人问题,我认为现阶段开发商根本没有能力建设好的产品,试图让开发商想生产产品一样建设自己的房屋实行不通的!
房地产的建设水平受工程咨询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关,而跟所谓企业实力没多大关系。一方面专业管理人士受打压,难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没有突出个人执业过多强调企业资质,这违反了这个行业的特点。
我建议国家重新考虑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把房地产企业看成是房产策划、房产销售的经纪公司,而不是全程产品的制造者。效仿发达多家,建立自律的诚信工程咨询从业队伍,来保证房屋的品质。我的博客中曾经写过“商人是盖不出好房子的”,虽然有些偏激,但千真万确的真理。
诚然开发企业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建设自己的企业,但结构性缺陷使其难以成功。
我相信若干年后有无数的品牌的地产项目经理,品牌的管理公司。而所谓的知名地产企业已经销声匿迹了,人们已经记不起王石、潘石屹是谁了!
前一篇:足球--要不要坚守政府的权威性!
后一篇:关于北京建筑节能的真实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