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缎微凉原创二十四番花信风系列之桐花文化 |
分类: 散淡小集 |
第十九信:桐花
清明一候桐花开。之于桐花,我能想见的,是它叭嗒叭嗒落下的声音,忧郁,哀愁,带着自暴自弃的放纵。是雨水淋淋的季节里,父亲拖着我,逼我去上学。他的手沉稳有力,眉宇间那因坚持而带来的隐痛。还有,我藏在心里巨大的委屈以及让我觉得痛苦的难堪。
在童稚的眼里,那被来来往往的脚踩得稀烂的泡桐花,就是自己。灰灰的紫色,脏得叫人厌恶。而树上挂着的那一大串一大串的花,看上去无一例外地显得垂头丧气。它们是看见自己的命运了吧?看见那不可避免的堕落,被人嫌弃的将来?我被那些湿答答的花击溃,纵声大哭。父亲只得停下脚步,低低地跟我讲:“知道么?乖女,不去面对,你就永远学不会。拼音算什么?老师点名批评算什么?你不能因为别人不懂你的委屈就不去上学……”父亲的话,于我,竟是一种警醒,是激起心底骄傲的蛊咒。别人不懂没关系,父亲懂我。他知道我是那样敏感自卑的小孩,懂得我哭声里所有的委屈和难堪。
于是不再抗拒去上学,每天都老老实实地背着书包,独自走过落满桐花的路。桐花依然叭嗒叭嗒地掉下来,溅起的泥水,弹得好远。落花的重量,不见悲剧,倒见释然,微微带着解脱后的喜悦。但我依然不喜欢泡桐花。郁郁的紫色花瓣,柔软而硕大,从毛绒绒的褐色花萼里绽出来,象寒门小户人家的女儿,略有几分姿色和灵气,却不得不伧俗卑微地生活着。泡桐也实在是一种让人难于喜欢的树,叶片软软地搭耷下来,肥厚,暗绿,还总有毛毛虫从树上垂下来。这些让人恶心的虫子,啃食嫩叶,然后排出黑色坚硬的颗粒,弄出一地脏。于是,看树看花,都象是不小心揭了人的短,心里百味杂陈,不知是该怜惜,还是假装看不见。处境有些尴尬。
当我离开童年,我把泡桐花留在了那里,连同那条被老师形容为灰老鼠的我的影子。离开之后,我才发现,除了灰紫色的泡桐花,还有淡紫色的梧桐花。那是一种只适合生长在梦幻季节里颜色,淡淡的紫,婉约,纯净。每一朵钟形的花,都含着一颗晶莹的水滴,如同少女剔透玲珑的心事。疏雨滴梧桐,纵然有一点寂寥,那也是清奇纤细的愁绪。紫桐花落,恍若一声叹息,寂寞,而不悲哀。有时我想,这紫桐花,是否就是我做少女时内心的投射呢?是不是从中看到了自己?小时候也一样吧?不是不喜欢泡桐花,而是不喜那种困厄的状态,就象无法面对老师对我的责难一样。敏感而自卑的心,会下意识地抵触。以一个孩子嘹亮委屈的哭声,抗拒一切不美好不如意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看花看树,看的是一种心境,还是看的一种氛围?读到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时候,我总想起小时候那一场哭,想起父亲低低的说话声。而连绵万里的桐花,却不是灰紫色的泡桐,也不是浅紫色的梧桐,而是雪白的油桐。韶华盛极,一盛就谢,成朵成朵地坠落,纷纷扬扬,象下了一场四月雪,满山满谷的白。每一朵白花里,都涵着一颗红红的女儿心,红得要洇出来,丝丝缕缕地渗在花瓣上。拣起一朵,却又落了一地的痛……
落满白色桐花的路,反复在我心里出现,所有的悲喜离合,也都分明看见。它们纠结胶着在一起,动弹不得。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我想顺着这条路走回去,回到童年痛哭的眼睛里,用最纯粹的眼泪,问一问父亲:是否片刻相聚之后,就只剩下离散和凋零?是否生命在完整被打碎之后,就只能抱残守缺?是否我勇敢面对,就能改写命运?
我想问,却被无限寂寂的冷漠,窒得却开不了口,我想哭,却发现这世间已经容不得一个成年女子纵声大哭。童年就在对面,而我走不过去。只能听见桐花落下的声音。父亲的头上,渐渐地堆有积雪。山峦与河川也一同缄默,以静默无语的姿态,守着一个乍喜还悲的季节,守着一场桐花的坠落。含蓄,隐忍而朴素。令我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