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渊明爱菊

(2009-07-17 10:11:46)
标签:

采菊东篱

芳菊

人欲

松菊

陶渊明

南山

休闲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渊明爱菊

 

    “晋陶渊明独爱菊”可以说是陶渊明隐居田园的写照,他挥毫留下了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爱菊”的传说,就是后人从这句诗中引申而来的。从一般的泛论,进入具体叙说,显示陶渊明的性格特征。陶渊明是晋末宋初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一些小官。他不满士族把持的黑暗统治,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不对之卑躬屈节。他做彭泽县令时,恰好碰上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当即辞去彭泽令,决心远离统治者,洁身自好。此后,他长期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侣,再没有出仕。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对他不苟随时俗的高洁品质的赞颂。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灸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决心隐居后所作。诗人通过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展现自己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

    此诗的语言平淡朴素,但又不失韵味。以毫不夸张的手法,用家常话写出沁人心脾的境界,显得自然而又耐人寻味。“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句话把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景为诗源,以情为诗缘,以理为诗尾。前四句的“心”与“地”正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只要你“心远”,无论在何地都不会受世俗喧嚣的干扰。你,一边采着菊,一边赏着山,人景融为一体。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构成一幅美好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物我相融,意味无穷。

    全诗清新自然,无任何矫情,写出诗人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感情。若是没有他超凡脱俗的品性,和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如何能有如此海阔天空的诗作。欲人都有欲。人欲无忌,而人欲有异;人欲无边,而人欲有限。活到哪种年纪就有哪种欲望。无欲望便无希望。但欲因人生,人因欲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欲望,不同的欲望造就不同的人。立欲必正,验欲必果。人生如何,重在立欲。欲系福祸,各自把握。唯非分之欲是过。欲壑难填,莫坠其渊!

   人们徜徉欣赏之余,总要记起“晋陶渊明独爱菊”的话来,于是顺势背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诗,不由得感觉境界顿开,韵味无边。倘还翻捡陶诗,似还有“秋菊有佳色”、“今生几丛菊”、“芳菊开林耀”、“菊解制颓龄”等数句。

  其实,陶渊明属意爱菊的同时,还爱松,且二者得兼而紧密相连,如《归去来辞》诗有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如《和郭主簿》诗中有云:“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他请松、菊并列和联立以入诗入赋,可见其作为寄情言志的尤物,爱松与爱菊是无分亲疏厚薄的。

  颇为有趣的倒是,陶渊明为使松成为自己自比写照的尚品,曾多次由衷地向松致意,如“扶孤松而盘桓”(《归去来辞》)、“翳青松之余阴”(《闲情赋》)等等。特别是他的一首比兴《饮酒》诗写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当然,爱菊抑或爱松,硬是论斤分两地权衡高下,恐怕是有违于陶公诗赋的良苦用心。不过清龚自珍看陶渊明似更全面而独到,他的《杂诗》写道:“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他主张用松与菊互相补充的人格化形象来认识和理解陶渊明。由此我想,“独爱菊”者未免单薄,而爱菊兼爱松者,要丰富得多,此乃真陶渊明也!摘自《中国花卉报》

    刚刚入伏没有几天,离金秋时节,菊耀神州还有两个多月。但我不忍心将我的《四爱图》分开来介绍,有不紧凑的感觉,因此提前发出来了,愿朋友们欣赏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东坡爱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