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伸手我就上了肿痒台那《心稳恋波》

(2008-07-14 10:23:36)
标签:

文化

休闲

幽默

讽剌

情感

生活

杂谈

分类: 麻辣社会

新浪金庸客栈论坛精品推荐

 

    试问天下英雄好汉、俊男美女,有谁不想上肿痒电视台?而且是如假必换、黄金时段的《心稳恋波》?
  恐怕谁都想上。不光天下英雄好汉、俊男美女都想上,我这位自我感觉良好、曾经多次被人当成好汉俊男的齐桓大帅也想上。什么七出八相的人都上过了,我凭什么不能上。

    上,一定要上。否则,等有幸活到八十八岁那天,回眸一瞧,连肿痒电视台都没上过,岂不要费力地从水晶棺里坐起身来,吹动山羊胡子大闹殡仪馆?

    不行,不能等到那时候。出名要趁早,这话得信。

  机会来了。那天,我们单位来了一帮子人,一帮子走到哪里哪里怕的人。准确地说,是肿痒电视台的记者采访组。

  采访组共有五人,一个女编导,一个男摄像,一个男灯光,还有一个女手话筒、一个男杆话筒。所谓手话筒,就是拿在手里先蹭蹭自己的嘴、再时不时伸出去蹭蹭采访对象的嘴的话筒;拿手话筒的人,也就是每次一出来先亮个大相同时说一句“各位观众,现在我们是在什么什么地方”的人。而所谓杆话筒,就是一根长杆子,头上绑个防风话筒,用来现场录音的,因此要求举杆话筒的必须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说句实话,肿痒电视台来我们单位采访,并不稀罕,他们常常会来,因为我们单位常常会一批又一批地涌现出那种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兢兢业业、立党为公的好典型。

  这次也一样。一夜之间,我们单位就又挖出了一个这样的先进典型。是典型就要宣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典型的榜样力量,才能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

  本来,我是没机会参与到采访组的采访活动中的。人家的套路已经很熟,无非就是下飞机,上小车,到单位,进房间,洗洗脸,解解手,出房间,进餐厅,喝喝酒,聊聊天。

  接下来,就是见见先进典型,听听事迹汇报,定定采访计划,架架各色灯光,转转摄像镜头。再接下来,就是收收机器,握握手儿,吃吃饭儿,坐坐车儿,回北京儿。

    这个过程,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不简单,但总而言之是没我的份儿。我只是负责接待,安排食宿,通知典型,写解说词,如此而已。运气好了,人家能考虑到解说词是我写的,播出时下面打个带有“齐桓大帅”字样的字幕就蛮不错了。
  按惯例,等他们走了以后,我们就等着他们从北京打来电话,告诉我们节目在哪一天的哪个时段播出就行。而且这一次,人家是带着肿喧部关于“务必深入采访好这个先进典型,确保在《心稳恋波》栏目中尽快发出”这样的“尚方宝剑”来的,因此是谁都不用担心的了。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这次来的采访组里的那位女话筒,因酒土不服,特别是经不住单位成群领导的海灌,忽染贵恙,住院去了。 
  这下子麻烦了。地球人都知道,采访一个先进典型,必须得有一个男手话筒或女手话筒,拿着话筒对着典型,问东问西,左引右导。没了男手话筒或女手话筒,这片子就没办法拍。随便找个人来顶替,那是不成的,不论平时多么牛气的人,绝大多数是拿起话筒、对上镜头,那手腕立即就开始高频颤动,按都按不住。

  晚上,采访组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总得解决啊,时间不等人啊。虽然肿痒台内部那模样俊俏、素质一流的男话筒女话筒层出不穷,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怎么办呢?

    研究来研究去,女编导忽然直直地盯着一直在忙于倒水递烟的我,不怀好意地笑了:“嗯,我看这个老齐同志就不错么,可以临时充当一下么。”
  话音刚落,只见男摄像、男灯光一起转头看看我,然后就鼓起掌来:“就是就是,老齐同志很不错么,保养、锻炼得很好么!这形象上了电视,谁都不会看出来是四十岁的人了!正是咱们现在追求的那种看上去挺年轻、品起来有内涵的那种!早知道就少带个人来了!好好好,就这么定了!”

    说实话,我本人就是干新闻干了十多年的,因此对这些人是不可能一见钟情、敬之如爷的。但是这回,我却由衷地佩服起这几个人来了。不愧是肿痒台出来的啊,眼光那么好,把我看得那么准、那么透!

    恭敬不如从命,就这么办吧。出了招待所,吹着口哨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了。这是因为,虽然离家很近,但我没有急着回家,我有急事要办啊。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手机里的二百多块钱已经全部打干了,我钱包里那两张每张五十元的IC卡,也全部打干了。

  据不完全回忆,那天晚上接到“齐桓大帅要上肿痒电视台《心稳恋波》”这个萎大通知的,有我山东老家的所有亲戚,还有我当年打工时认识的所有的工友;有我大学时的所有教授、同学,还有我在北京工作时那个机关的所有同志。

  最后,还有我家夫人即我的最高领导。不过,最高领导毕竟是最高领导,她一下子就听出了我是站在家门口一边拿钥匙开门一边打的手机,所以开门后就把我批评了几句,说你只要在楼道里喊一嗓子我就能听见,干嘛还要打手机花那个钱。

  俗话说得真好:“坏事不能出门,好事要传千里。”第二天刚刚上班,“齐桓大帅要上肿痒电视台《心稳联播》”这个激动人心的萎大消息,已经传遍了单位所有的办公楼、每一间办公室,包括每一个卫生间。
  据说,就在我在招待所陪记者的短短一天里,办公楼上的同事们自发地非正式地召开了三十六个中小型会议,专题研究我齐桓大帅如何上电视的有关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老齐上电视时应当穿什么衣服”;“说‘各位观众’四个字时具体应当摆出什么样的面部表情”;“拿话筒的角度应是多高”、“肿痒台的台标应当哪面朝上”、“采访中间要不要上下动动或左右转转话筒”、“向典型提出问题的语调应当是高八度还是中八度还是低八度”等等。

    当天晚上,大家还专门派出一十八位代表,将整理打印好的上述问题的答案,送到了我的家里,要求我一定要连夜研读、勤加练习,确保一次成功。
    就连那些高高在上的部长们,也都中断了一个重要会议,临时加进了一个议题,讨论了一阵子“小齐参加拍摄时,究竟是向上弯两个嘴角还是一个嘴角效果更好”等等。

    而平时更加高高在上的部长老伴局长夫人们,也都在家属院的各个场地、角落,纷纷举办了各种层次的小型讨论会、恳谈会、论证会,讨论我齐桓大帅上电视时应当把脸转过多少角度,但这个问题最终没有形成结论,因为持“小齐眼睛较大所以正面看更帅”观点的人数,与持“小齐鼻子较为高大所以侧点角度更好”观点的人数,始终持平,最后只好把两个建议都通知了我家最高领导。
  第三天上午,采访拍摄正式开始。当我站在自己单位的大门口,平生头一次拿着来自首都北京肿痒电视台的专用话筒,对着来自首都北京肿痒电视台的专用摄像机,说出“各位观众,我们现在是在什么什么单位”这样一句话时,我的心情竟然出奇地平静。
  这份平静,主要还是得益于我当年上大学时经常参加文艺演出,经常上舞台演节目,所以这会儿一不心慌,二不脸红。摄像机背后就是我的同事们那热忱盼望我一次成功的目光啊,我怎么能心慌脸红呢。
  心不慌,脸不红,不等于一点都不紧张。说不紧张那是假的,据说当年施瓦辛格第一次面对摄影机时,还哆嗦了几下才适应呢。
  我比他要强得多,我是一直在哆嗦。但是,由于我是一名理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所以我恰好好处地运用了当年学过的有关原理,把哆嗦的频率调整得非常之高,远远超出了人的肉眼所能分辨的界限,所以大家都没看出来。
  我身上那件同事们找来的全单位最高档的西装,让女编导以“不像个记者”为由给扒下来了,所以我在说“各位观众”时,穿的是男摄像那件共有一百零八个口袋的沉甸甸的大号夹克衫。
  总而言之,采访工作顺利地结束了,采访组带上病已经好得差不多的女手话筒,打道回京了。一周后的一天下午,好消息迅速传来,说节目已经通过领导审查,将于当晚在七点的《心稳恋波》中正式播出。
  打电话的女编导特意指出,齐桓大帅同志的镜头保留了,至少有两次、每次都在半秒左右,请放心。
  从吃过晚饭到七点之前,我再次打干了手机中的二百块钱和钱包里的两张每张五十元的IC卡。所有的有关人员,都接到“齐桓大帅将于今晚在《心稳恋波》中说‘各位观众’”的萎大通知了。
  根据权威统计部门事后反馈的信息,那天晚上,以百倍的热情老老实实坐在电视机前,按时收看《信闻联播》节目的人,比平时多出了整整一万零九十八人……
  七时三十二分,我家的电话响了,是我母亲从山东老家打来的:
  “儿子啊,我刚刚看到你拿着话筒的左手上的那只手表了。没错,我一眼就认出来了,虽然你的脸没出来,可我给你买的那只手表,我还是认识的……”

 

(大帅原作  2008/07/14  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