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大哥刘縯被杀,刘秀侥幸逃脱,司马光为何要隐去刘秀真正的救命恩人?

标签:
光武帝刘秀司马光曹诩刘赐刘縯之死 |
分类: 读《资治通鉴》 |
衣赐履按:今天讲刘秀是怎么逃离玄汉政府、保住性命的。倘若只读《通鉴》,我们就会被司马光骗啦!容我慢慢道来。
公元23年,六月,昆阳大捷之后,刘秀再向颍川(河南省禹州市)一带夺取土地,进攻父城(河南省宝丰县东李庄乡西),没打下来,大军驻扎巾车乡(河南省平顶山市)。颍川郡掾(郡政府秘书)冯异巡查所属的五县,被刘秀的手下抓住。当时冯异的堂兄冯孝和几个同乡都在刘秀军中,他们共同荐举冯异,于是刘秀接见冯异。冯异对刘秀说,我有老娘在父城,如果将军放我回去,我愿意献上这五座县城。刘秀于是放了冯异。冯异到了父城,对县长苗萌说,玄汉政府的将领们大多凶暴蛮横,但偏将军刘秀很不一样,不管行军到哪,既不祸害百姓,也不抢钱抢物抢女人,我看他的言谈举止,不是普通人。
【冯异,此时没这么老】
衣赐履说:《通鉴》里只说冯异向刘秀表示,只要放他走,他愿献出五个县,没提堂兄冯孝什么事儿。记录是简洁了,但是给读者严重误导。实际上,冯异如果不履行诺言,冯孝就要倒大霉了,这才是刘秀敢放冯异走的原因。司马光故意遗漏史料,删掉人性中比较负面的东西,妄图美化历史人物,其出发点相当幼稚。
刘縯、刘秀兄弟威名日盛,玄汉政府的高级将领们非常不爽,新市兵出身的定国上公王凤和平林兵出身的大司空陈牧等人,秘密向更始帝刘玄建议,赶紧把刘縯、刘秀兄弟做了,要不然,你这皇帝的位子恐怕坐不稳诶!
衣赐履说:诸将的想法虽然龌龊,但从政治的角度考量,是对的。
刘秀有所警觉,他提醒刘縯说,哥啊,看情况,刘玄他们打算跟我们过不去诶。
刘縯的性格有些大条,并未放在心上,笑着说,他们一向如此,没什么可紧张的。
一次,刘玄召集诸将开会,他对刘縯说,听说大司徒的佩剑是名家所铸,极为精美锋利。刘縯就摘下佩剑递给刘玄,刘玄接过来细细把玩。就在这个当口儿,绣衣御史申徒建呈上一块玉玦,暗示刘玄早下决断,但刘玄未作反应。刘縯的舅舅樊宏见状,惊出一身冷汗,会议结束之后,樊宏对刘縯说,当初在鸿门宴上,范增数次举起玉玦,提醒项羽杀害高皇帝,这次申徒建也呈玉玦,恐怕没安好心啊!
刘縯笑笑,仍没放在心上。
五威将军李轶最初跟刘縯、刘秀兄弟感情很好(李通、李轶兄弟联络刘氏兄弟,打算起事,详见拙文《光武帝刘秀这一支源于一场意外的床事》),可是后来发现风向不对,玄汉政府从皇帝到高官,都对刘氏兄弟相当忌惮,眼见着就要下狠手了。于是,李轶与刘氏兄弟逐渐疏远,投向玄汉政府的新贵。
刘秀告诫刘縯,李轶这个人已不能信任了!
刘縯没有听从。
衣赐履说:刘秀心细如发。
刘縯有个部下叫刘稷,也是刘氏宗亲,勇冠三军。最初,刘稷听说刘玄被立为皇帝,大怒说,起兵图大事的是刘縯兄弟,刘玄是什么东西?他凭什么当皇帝?!
这事儿真是又刺激又八卦啊,立即上了玄汉政府热搜榜,转发量、关注度位列前茅。刘玄听说之后,杀机渐起。不久,刘玄任命刘稷当抗威将军,刘稷竟然不肯拜受。刘玄于是与诸将部署数千人马,直接把刘稷拿下,准备诛杀。刘縯大惊,坚决反对。李轶和新市兵出身的大司马朱鲔(读如伟)向刘玄建议,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连刘縯一起做了。就这样,刘縯、刘稷被同时砍了脑袋。刘玄任命堂兄光禄勋(宫廷禁卫官司令)刘赐接替刘縯当大司徒。
衣赐履说:刘縯的确有高祖之风,有大英雄气。然而,在政治角逐中,光有英雄气是远远不够的,有时非得有点流氓气不可。君不见,楚军追刘邦时,刘邦为了逃命,连亲生儿女都能踢下车去?先保得一命再说!刘縯为了刘稷而慷慨赴死,值得敬仰。但是,不具备逃命的本事,想最终取得天下,门儿都没有。我们设想,倘是刘邦会如何?也许会为刘稷争辩一下,但见情况不妙,必然支持对刘稷的死刑,先保全自己,等待机会,再为刘稷报仇。
对刘稷,我只能说,忠则忠矣,但逞匹夫之勇,是要害死大哥的。
刘秀听说大哥被杀,大惊,立即从父城赶回宛县(南阳郡郡政府所在县,河南省南阳市),向刘玄请罪。刘縯的老部下迎接刘秀,表示哀悼,刘秀一概不与他们私下接触,只一味责备自己,绝口不提在昆阳之战中的功劳,也不为大哥刘縯服丧,饮食言谈欢笑跟平常一样。
刘玄见刘秀如此表现,心中也略感惭愧(毕竟和刘縯是同宗兄弟),任命刘秀当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衣赐履说:刘秀的城府,尽在于此。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是不如此又当如何?此时,刘秀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回来请罪;二是拥兵自立;三是投奔其他义军。拥兵自立,实力不够。投奔其他义军,同样要受猜忌、不得重用。自行请罪,则可能保住政治地位,这是将来自立时的政治资本。
我们以前讲过,所谓政治逻辑就是,皇权,不能容忍任何威胁的存在,哪怕这个威胁并不存在。
刘縯对刘玄构成了威胁,而刘秀则表现得人畜无害,保住了性命。实际上,刘玄不是没有狠劲儿,而是没有政治眼光,没有杀刘秀以绝后患。
刘玄放过刘秀,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认为在昆阳之战中,刘秀的表现可能远不如史书上的赞誉,让刘玄感觉不到他的威胁。
九月初,常安城破,王莽被诛(详见拙文《王莽末日之命丧渐台》)。
随后,玄汉政府定国上公王匡攻陷洛阳,生擒新莽太师王匡、国将哀章,砍了两人脑袋。
十月,玄汉政府奋威大将军刘信在汝南(河南省平舆县西北射桥乡),诛杀刚称帝的刘望,同时诛杀大司马严尤、宰相陈茂,所属郡县全都降服。
衣赐履说:昆阳之战后,严尤、陈茂投奔刘望,八月,刘望称帝,详见拙文《王莽末日之命丧渐台》。此时,天下只有刘玄一个皇帝,玄汉政权当真是形势一片大好。
刘玄打算建都洛阳,任命刘秀代理司隶校尉(京畿总卫戍司令),派他先到洛阳修建宫殿和政府机关。刘秀于是设置僚属,整饬公文,处理政事,全都按照西汉旧制。
三辅(长安市、北长安市、西长安市)的官员,派代表到洛阳迎接刘玄,诸将经过,都用布包着头,有的穿着妇女的衣服,代表们实在憋不住不笑。等见到刘秀的手下,“皆欢喜不自胜”,有的老吏老泪纵横,感叹说,没想到今天又能见到我大汉官员的威仪!
从此,有见识的人心归刘秀。
衣赐履说:此处可能对刘秀有所美化,他的生存空间,不允许他如此高调。
刘玄定都洛阳,分别派出使节到各郡各封国巡行,宣布:先投降的,一律恢复爵和官位。
刘玄派人向赤眉军招降,首领樊崇听说汉朝复兴,便留下部众,率将领二十余人,随同使节来到洛阳。刘玄把他们都封为列侯,但并没有分封采邑。樊崇心中恼怒,带人逃回赤眉军营地(此时驻扎濮阳,河南省濮阳市西南)。
衣赐履说:不给封地也就罢了,居然让樊崇跑了,刘玄的道行也就这样了。
刘玄打算派亲信大将巡行河北(黄河以北),大司徒刘赐说,南阳刘姓宗族子弟中,只有刘秀可以胜任。朱鲔等认为不可以,刘玄疑惑不决。刘赐不断规劝,刘玄最终任命刘秀行大司马事(代理大司马),持节北渡黄河,镇抚慰问各州郡。刘秀终于脱离险境。
【刘赐助光武逃脱,其实也是为自己留下一条康庄后路】
衣赐履说:且慢且慢!刘玄杀了刘秀的大哥刘稷,却如此轻易放走刘秀,为什么?难道就因为刘赐的建议吗?非也非也。倘若大家认为如此,那就上了司马光老先生的大当了!
我们说,只要刘秀呆在刘玄身边,就随时可能有杀身之祸,因为即使刘玄不想杀他,害了刘秀的大哥刘縯的大司马朱鲔和李轶等人,也会找机会干掉刘秀,并且,正是朱鲔等人坚决反对刘玄放刘秀北上。刘秀心中焦虑,冯异给他出了个主意。《后汉书·冯异传》载,玄汉政府的左丞相叫曹竟,曹竟的儿子曹诩为尚书(宫廷秘书),父子两个手握重权。特别是曹诩,深受刘玄宠爱,冯异劝刘秀“厚结纳之”,于是,“及度河北,诩有力焉”。就是说,刘秀能够北上脱离险境,曹诩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厚结纳之”,就是刘秀大量贿赂曹诩,我们无从知道送了多少银两财物,但这个数量必须达到能让曹诩愿意在刘玄面前不断美言、直到刘玄放掉刘秀的量级。
衣赐履说:看到了吧,刘秀北上,起到关键作用的并不是大司徒刘赐,而是一个小小的尚书曹诩,司马光跟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我们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刘赐规劝刘玄,是阳;曹诩私下为刘秀美言,是阴。我们有理由相信,助刘秀逃脱险境,曹诩的作用远远大于刘赐的作用。
为什么司马光要在《通鉴》中隐去曹诩呢?
我猜,司马老先生认为刘秀“厚结纳”曹诩的行为,拿不上台面来,有损光武帝的英明形象。但实际上,在政治斗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往往是这样的拿不上台面来的“阴招儿”,司马老先生一笔抹掉曹诩,误导了多少后辈啊!
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影响历史走向的,很可能是一些并不为人所知的人或事。换句话说,你所以为的影响历史走向的所谓“重大事件”,可能根本不是那回事儿!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