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货妞妞养成记之前言

(2017-06-27 16:36:39)
标签:

美食

育儿

分类: 吃货养成记

20144月得一女,她姥姥说闺女五行缺金,干脆小名叫金大妞得了。家人并无异议。于是姥姥给起了金大妞,姥爷给起了芃芃,奶奶给起了丽莎,爷爷放弃起名权。大妞两岁多时自作主张,给自己起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小土豆”,另一个是“大蝈蝈”。这些名字基本上够用了。

从大妞不会说话时我就给她读诗背词,一心想着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她在不知不觉中被中华文化所浸润,尽得古典才女之风范。两岁之后,当她永远把“春风吹又生”背成“春风吹又棒”,把“恐惊天上人”背成“恐惊天上鸟”之后,培养她阅尽古今诗词的理想有如慢刹气的自行车车胎,逐渐泄了劲儿了。看到如今高考一年比一年高的分数,一个比一个牛的学霸,心中时常升起一团一团冷气。以我陋见,高考分数与考生记性是完全正相关的,金大妞这记性想要在男女学霸中争得一席之地,要么很难,要么很苦。于是,我渐渐萌生培养她学一门手艺的心思,不管是琴棋书画,还是衣食住行,反正学会一门儿手艺,今后能够养活自己,我心里也就踏实了。其实,早在她还未降生时,我就半认真半开玩笑与家人沟通过,想把她培养成为一个“吃货”。所谓吃货,不是能吃的货,而是会吃、懂吃、能对吃说出道道来的货。我中华文明对“吃”的学问恐怕其他文明是无可望其项背的将金大妞培养成吃货,我们有两个优势,一是姥姥对吃很在行,烧菜本领甚是了得,媳妇儿王小毛基本上全盘接收,请人来家吃饭,随便弄个十盘八碟不在话下,平时自家吃饭没有五六个菜也开不了席。二是大妞对吃很小就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并在某种程度上还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品评标准。我在她刚满两岁时问过,螃蟹和虾,你吃哪个?她说,螃蟹;我问,虾和红烧肉,你吃哪个?她说,虾我问,红烧肉和羊肉你吃哪个?她说,红烧肉;我羊肉和青菜吃哪个?说,羊肉;我问,土豆和萝卜吃哪个?说,萝卜;我土豆和青菜吃哪个?说,青菜。看来,她对吃已经有了自己的口味,甚至对喜好程度也有了某种排序。此外,据奶奶说,带着大妞在院子里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大妞对吃的东西反应极为灵敏,周围的人,不管是谁,只要有人拿出吃食,第一个注意到的一定是,而且从那一刻起一双透亮的眼睛便会盯着那拿出吃食的那双手,会理直气壮地走上前去讨了来吃。

既然有此天赋,自当善加应用。能够对中华饮食文化有所了解,对菜品以至于菜系有相当的研究,面对一道菜,立即能够说出菜系、起源、做法、营养等等来,其实并不是一件如吃那般轻松的事情,倘若能够做得不错,至少也能做个电视上的嘉宾,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对吃食进行指指点点,恐怕也能混口饭吃。如果大妞将来能够学习营养学之类的与吃相关的专业,再与吃文化结合起来,没准也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职业。当然如果在她成长的过程中自己又寻到了其他更适合的方向,我亦不加阻拦。

基于这些考虑,我和小毛商量争取以后每周带大妞去吃个特色馆子,通过实际品尝增长她对美食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如果一年能够吃50个馆子,十年就是500个馆子,到大妞上大学时,至少已经品评过700家以上的馆子,这对于一个吃货的培养来说,应该是一个相当厚实的基础了吧。

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