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大代表如何才能不被“忽悠”

(2008-11-09 21:31:12)
标签:

观点

娄义华

评论

社会

随笔

文化

新闻

杂谈

房价

美国大选

臧天朔

分类: 杂说世情
                        人大代表如何才能不被“忽悠”
                                          
                                     娄义华

    据新快报10月11日报道:代表来视察就带去看“先进典型”,给媒体的材料就把存在的问题全删……在昨日的建筑法执法检查总结会上,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庆强直言,某些政府部门如此“忽悠”人大代表和新闻媒体,实在不应该。

    敢于直言的周庆强代表息怒,人大代表出门考察,经常被政府部门“忽悠”见怪不怪,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屡见不鲜,是政府行政的一个顽疾。各地各级政府在接受人大代表的来访,都爱“报喜不报忧”,人大代表来访,如果不报喜而报忧,这样的政府恐怕很少。首先亮问题,直接切入主题,让前来找“茬”的人大代表获得想要的信息,并且是准确的信息,首先“报忧”,自揭“疮疤”的政府,全国各地很难找出几个,即便存在,那也是凤毛麟角,那身价可与国宝熊猫媲美。

    各地各级政府官员为什么不愿意打破传统,首先“报喜”而不“报忧”呢?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了项上的乌纱帽,仕途,铁定的程序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番。接待来访的人大代表来本地调研或考察,都是一番应付式的汇报,现实与汇报材料泾渭分明。在正式的场合念给人大代表和上级领导听的材料,水分有多少,领导知道几分,秘书知道几分,逐级的领导心里也知道几分。汇报材料有多少水分,能否挤出水来,人大代表和媒体记者的耳朵能辨别吗?人大代表和新闻媒体被“忽悠”,也就是家常便饭,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程式化的“报喜”既是“先扬后抑”,首先自吹自擂一番,大说其所取得的成绩。从思想上、行动上如何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政府乃至中央的方针政策,如何克服千难万苦,团结一致才取得当前的成就。洋洋洒洒大肆表功一番后,自我检讨似的找问题。有真问题和假问题之分,还有真假难辨的问题,模棱两可,这种问题陈述给领导,与自己的工作能力、班子协作能力不沾边,而归于自然环境,人无能为力等因素。比如某地地方政府说:这里的资源缺少,环境恶劣。汇报材料的比例也是有讲究与研究的,一般念给领导听的材料,总结成绩的部分得占篇幅的三分之二,有的甚至更多,存在的问题部分只占三分之一。

   人大代表正式来访,各级各地政府事先便知,这是被“忽悠”的必然存在。某些代表和上级领导在出访之前,就把行程安排告诉了目的地政府。代表驾到,前呼后拥。那场景,人大代表喜欢,当地政府也乐意。你正大光明来,我就高规格地接待。领导脸上有光,感觉良好。警铃一路摇,好比古时候官员出行,鸣锣开道,广告天下。生怕百姓不知,某某“领导到此一游”。

    某些代表心知肚明,常年被“忽悠”来“忽悠”去,身体和良心都不好意思了,也想做点事情,给自己的乌纱帽添点光彩。出行之时,甚为保密,想出其不意,获取较为真实的材料和实情。可是,各级政府的应对机制做得较为周全。自有一套获取信息的办法,在各级领导周围布置“暗哨”,拉拢领导周围的人,尤其是秘书、司机,那都是各地政府重点攻取的“桥头堡”,只要拿下这些人物,了解领导的行踪易如反掌。人大代表也好,上级领导也罢,他们的行踪,下级密切关注,是乎也应该,关注领导的动向,便于开展工作。关注面上,在乎内里。不少秘密行动的领导和代表,都被“细心”的下级领导察觉,防不胜防,于是细心接待,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忽悠”。

   人大代表和各级领导防止“忽悠”,或者是少被“忽悠”,不是不能预防。如果领导们都放下架子,戴上眼睛,悄悄微服私访。历史上学学乾隆皇帝,近的学习为民好书记郑培民、焦裕禄等,心里装着人民,一心为民谋幸福,洗掉身上浮躁、虚华的作风,出行无一窝蜂,独自到一线,获取真实的实情不是什么难事。

    如今大多数人大代表手握人民赋予的权利,却不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某些人大代表把代表当“副业”,失去应有的监督作用,很多都是开会的时候,戴着鲜红的代表证,开会的时听领导听听讲话,自己很少有独到见解,一些代表开会时是人大代表,会议一结束,自己主动就卸任。在平常的生活中,未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起到监督作用。http://imgcache.qq.com/ac/b.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