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新成为未来外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

(2007-12-17 20:29:26)
标签:

产经/公司

咨询

领导者

分类: 管理评论
======================================================================
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2007年12月7日。
======================================================================
 
 
创新成为未来外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

 

  早在五年前,跨国公司高层更迭就已开始,而在2007年,随着孙振耀、陈永正、周伟焜等人的职务变动,外资高层领导人的职位变动有了更集中的爆发。

 

高管更迭影响有限

 

  从原因上分析,第一代领导人在外资进入中国的早期曾经担负过特殊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从内部管理上看,他们主要起到将国外先进管理平台引入中国的工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了本土化的尝试。在这里他们最主要的功能是引入一个完整的总部经营管理的体系,其中针对中国部分的创新相对有限。第二,从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上,他们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公司知名度,帮助外资在华树立品牌形象上。第三,政府公关能力。主要是以柯达的叶莺等人为代表,通过政府公关取得大订单。

 

  我个人认为,跨国公司高管的更迭,从经营角度讲对所在公司的影响并不会很明显,除非他们本身作为企业政府公关的代表,与政府大单的取得直接相关。其次,由于跨国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倡导的文化是“企业不会因为缺少任何一个人而影响经营”,加上随着跨国公司管理平台的日臻成熟和完善,从一定程度更加弱化了个人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与此同时,如果一些跨国公司本身有着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那么个人的离开对企业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卸任高管事业走向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跨国公司对于未来的高层领导者的素质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其中首要的条件就是创新能力。这与第一代领导者的功能有了较鲜明的差别——第一代领导者主要是引入总部模式,而新一代的领导者则更要求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搭建新的公司体系。第二,要求新一代的领导者更好地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出发,完成总部下达的战略目标、品牌宣传以及经营指标,强调的是“执行力”。

 

  而对于那些刚刚卸任的跨国公司高管人群来说,有不少尚处于四五十岁、年富力强的事业黄金阶段。他们对于跨国企业的文化及环境普遍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类似于陈永正从摩托罗拉到微软,又从微软离开,频繁的职业变化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批人的未来事业走向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细分来看,已卸任的跨企高管有两种较主流的去向,一是转战民企,比如原微软的吴士宏去了TCL、原毕博的黄辉去了均瑶牛奶、原微软的唐骏去了盛大游戏,等等。可以说他们的加盟将会真正帮助民企提高管理能力。二是以外资的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私募基金为主。因为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私募基金注重的是如何从外部观察中国的行业、企业,如何把握中国的宏观市场环境以及与政府的关系等等。相比去民企,我个人认为这更能发挥他们的个人特点和能力。

 

(本文由姚音采访整理)

 

原文链接:

http://tech.sina.com.cn/it/2007-12-07/09551899070.shtml

http://mnc.people.com.cn/GB/54849/59580/662509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