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图1:丽江之夜
强烈的阳光完全褪去,天色漆黑。屋内的白炽灯光和屋外长条形灯笼的暗红光线将周遭的黑暗刺得支离破碎。丽江绽放出与白天不同的一种风情。如果说白天是安静,那夜晚无疑是躁动了。
我们来到了四方街附近的酒吧街,其人声之鼎沸比起白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或许已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了丽江夜场之有趣,街上的多数游人脸孔上皆写着“猎奇”二字,兴奋莫名。
酒吧街中间有一条河,我们踏过河上的独木桥,进入了一家叫做“九天乐”的静吧。从尺余宽的逼仄楼梯上到二楼,坐在窗前,仅我二人。我们靠着木质的栏杆,巡视着酒吧街上往来的红男绿女。
九天乐酒吧门前有两位招徕客人的少女,身着纳西民族服装。她们高声歌唱,虽然是未经专业训练的“白嗓子”,但嗓音嘹亮,具有穿透力,甚至能让你的思维随之而共振。她们的身材略显丰腴,但带有韵律的扭动,也是一番别致。唱歌的间歇,她们扯开嗓子招呼客人,还和其他店的迎宾女大声开着玩笑,其粗犷豪放之情可见一斑。

图2:大师也风流
我看到了一群游客,有身穿藏传佛教僧袍的僧人,其中一位大师经不住旁人的撺掇和推搡,竟也走到二位少女之间与她们合影。豪放派少女自是十分配合地摆出POSE。

图3:宋顾问
我想起导游的介绍,“这里的人们以胖、黑为美”。果然,这里的女人们确实鲜见苗条的。楼下这两位豪放派自不必说了,在来酒吧街的路上我见到了一位女士也是如此。那是一家靠街小店,Debe在旁边的店里购物,我在里面观察那位纳西女士织布。她身型高大,跨坐在一张约15公分的板凳之上,面前是纺织器械,经线的两端被夹板夹住。她不停用纬线穿来穿去,动作熟练。我指着店内挂着的布挂画问她,制作这样的一幅需要几时?答案是两天。在讲话时,她看着我时,眼中一片温润。这种温润,源自一位高大的女子,让你觉得十分的安全和可靠。我想,在丽江,这种温润应不在少数。此刻回想起刚才邂逅的这位织女,我觉得,这里的女子似乎并不是“胖”,而是骨架大。最著名的纳西族女子杨二车娜姆似乎也与“娇小玲珑”无缘。不知我的判断对否?

图4:唱歌美少女
这时,有两位纳西族少女走上二楼,来到我们的桌旁,向我们推销玫瑰和歌声。未经我们同意,这两位便开始演唱,边唱边拍手。嗓音极大,让我脑袋发木,待我能平静下来品味其歌词之时,表演已经结束。收10元,离开。听得她们下楼梯的咚咚声,我甚至觉得自己刚才做了一场梦。
(七)
喧闹声渐盛。其他酒吧的音乐也传入了我的耳帘。我和Debe起身下楼,准备寻找一个热闹之处,感受一下丽江之夜的躁动。

图5:酒吧里的三位舞者
这里的酒吧皆是大幅的窗户,在窗外,屋内的景色一览无余。经过一家店时,我看到里面一个小舞台,上有三位身型高大的纳西女子随着音乐在款款舞蹈,动作幅度不大,节奏不快,宛如木偶。白色的宽袖口在昏暗的光线之中舞动,尤为醒目。
写作此文的时候,我百度了一下“丽江艳遇”,搜出来82万个网页,而若只搜“丽江”二字网页总数则有2500万个,也就意味着提到丽江的网页,每30个就有1个写到了艳遇。可见丽江在相当多人们心目中的一大特点。我甚至觉得,特别是女性,深受多年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丽江这远离熟人且深烙“艳遇”印记的名镇,她们找到了释放自我的最佳空间。所以,据闻,来这里的游客中,独行女性的比例异常之高。
我俩进了一家面积很大的酒吧。不知是否是我的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我仿佛感觉到有几桌女士向我这边射来了不够温润的目光。除了这些尚带羞涩的女士,更让我感到有趣得很的是那些单身男士们。在这里,女士不少,但往往都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打牌或聊天。独坐一桌的皆为男同胞们。此后的很长时间里,每当想起他们的表情我总会哑然失笑。
他们几乎全部面向酒吧入口而坐,可能因为早就到场的缘故,均占据了视角极好的要害位置,每一个进入酒吧的客人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所以他们不必再左顾右盼,那样多有损风度啊!跟前放着1至3瓶啤酒(不能点洋酒、红酒,喝不完怎么办?如果有了伙伴,再点也不迟啊)。手里叼烟,一副镇定自若的表情,但总让人联想到“心怀鬼胎”或“强做镇定”这样的词汇。他们弓坐在桌旁,那架势总让我联想到一只即将扑向猎物的豹子,颇有副大战将临的意味。
为了更好的体验,我和Debe决定分桌而坐。呵呵,会不会有女士上来搭讪呢?
各位可以想象一下,所有绝佳的战略位置都已被先辈们占据了,我只得窝坐在一个小屋的角落,揣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幻想着可能到来的对白与表情。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所有的美女朋友都在与宋顾问一墙之隔的大厅里,除非她们能够透视,否则没有任何机会可以看到满腹经纶、志趣高雅的宋顾问。别说适龄美女了,连个老太太都没!宋顾问无助地给一好友发着短信:为什么没有美女来搭讪呢?对方的回答十分精辟:美女必须去搭,否则你只能自己讪了。
脸皮还不够厚的宋顾问讪讪的饮光了一瓶百威,和一旁观战的Debe郁郁败走。
(八)
可惜呢,精力过人的宋顾问依然觉得意犹未尽,于是两人又来到了紧临着四方街的一家酒吧——青鸟。上到二楼,空间本就狭小,中间已被一大群客人占据了,我和Debe只得盘腿坐到靠窗的高台上。
去拿酒来!云南红!干杯!我和Debe各将一杯云南红一饮而尽。细细品味红酒的当下,我注视着中间这群朋友,他们年龄与我相仿,看着他们我想起了自己的大学岁月。我们很象。和社会上很多其他人不同的是,有更多的书生意气:可以在颐和园的大庭广众之下做游戏;可以在朝鲜海关的拥挤屋内指挥游客们排队、维持秩序;可以不讳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图6:深圳朋友
这群朋友互相手拉手,跟着歌手一起放声歌唱——《光辉岁月》。期间,一个女生跑到台上献花,歌手感谢道:“谢谢来自深圳的朋友们!”哦,深圳。是的,也就只有在深圳这样没有封建家长制环境的都市,这个年龄的年轻人才不如他处那般老气横秋。
继续饮酒。

图7:北京来的年轻歌手
酒意微熏的时候,我感到脸颊发烫。这时一个戴着黑色帽子的年轻人上了台。自我介绍:北京人,自数年前来到丽江以后就爱上了这个地方,从此就留了下来。他的歌曲全部都是原创。我忍不住用手机记录他的歌词。第一首叫《我妈催我找女朋友》:
我没有女朋友
别人不知道我妈知道
我暗恋一个女孩十几年
为了追她从北京来到昆明
结果她跟一个有车的
跑了
……
在接下来的一首中,他尽情地描绘丽江的美。当他唱到“白色的雪山,绿色的草地”时,借着一点点的酒劲,我不由得豪气干云,心生感慨,在手机中这样写道:他们,大多数人都只是跟着别人,欣赏别人发现的美。我要做发现美的人。
实际上,或许有时候,我也很欣赏这位歌手的洒脱,但我不会成为一只闲云野鹤,一位世外高人,我绝大多数时候无法接受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如果与逃避风格的现实主义者相比,我更欣赏理想主义者,与风车战斗的堂吉柯德。
我想起了刚才看到的宛如木偶般舞蹈的三位丽江女子,她们的舞姿悠闲而慵懒,动作幅度极小,缺乏力度,正代表着这里的生活方式。
我想明白了,没错,我注定会再临丽江,但丽江依然不过是我生命中的一站而已,或许有一点异彩,有一点风情,但停留不会久,不能久。
或许,任何地方,无论江苏,还是北京,都只是一站而已。
想到这里,我将最后一杯酒饮尽,任冷涩的云南红直入胸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