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费主义时代的悲剧与人生

(2010-05-03 19:10:18)
标签:

曹万生

原创

消费主义时代

悲剧

人生

理想主义

宗教作品

残雪

迟子建

文化

分类: 论文

                消费主义时代的悲剧与人生

                      ----“后悲剧时代的灾难叙事与人文关怀”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提纲

 

                                        四川师范大学  曹万生  

     

                                  

 

 消费主义时代有无悲剧?

 消费主义时代的资本方权利方认为,现实已无悲剧,因为悲剧意味着对现存秩序的怀疑,他们不愿意承认悲剧,是因为不愿意有现存秩序的动摇。人类历史都是这种逻辑的不断演绎。占有现实者,都不承认悲剧的合法性。

 消费者与被权者相信上述主流权利语言时,立场已经发生异己的转化,这是媒体权利强暴的结果,媒体权利是当下悲剧观念引变的催化剂。消费主义时代的狂欢,是对这种异化的褒扬。在当代,这种褒扬因时代精神的褪化而越益呈现出非主体性,成为一种道具而出场。

 未被权利语言强暴的有两种情况,一是不知不觉,一是自知自觉。自知自觉坚守了理性的判断与价值的守护。因为是守护,就与随权利与资本需要的现实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分裂。这种分裂日深,以至吞噬了部分守护者的利益,所以有自知自觉者的堕落与分化。堕落后的自知自觉者,自然体现有心理与现实的内在分裂,人格的分裂,精神的痛苦的诸种表现。

 还在坚守的自知自觉者,保留了悲剧的理念与信仰。

                                

                                   

 

消费主义时代的悲剧,在艺术中的体现有所变异。 纯粹理想主义的悲剧与崇高,已经不合时宜地消失。

纯粹理想主义的悲剧在宗教性作品中依然存有,宗教性作品保留了理想的质素。张承志、史铁生诸人,可作如是观,但理想主义的内涵已经变异。张承志的激情、热情炽度减弱。史铁生的生命思考以白色的理想主义品格体现出对生命的超越。

对人类的终极信念,成为现代主义丑恶书写中的理想主义质素而得到变形。前期残雪体现了这种理想主义的色彩。后期残雪的作品在这种变形中呈现出向消费主义下降的趋势。残雪的下降也许可以作为后悲剧转化的例证?

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的书写,还保留着传统的悲剧质素。不过悲剧感被淡化了,再大的悲剧已经失去了夸张的形态,因为书写者以生存的意志消解了它的浓度,消解中,悲剧被赋予了一种大善的底色,与形形色色小人物生命意志中的人性的张力与魔力。迟子建给我这种深刻的印象。她证明了,这个民族在司空见惯的天天发生的改革阵痛中,普通承受者的生存力、苦涩中的温情与大爱存焉。

命运悲剧与生存悲剧等泛理想主义质素的悲剧在底层叙事中得到普遍的反映。这种反映因作家对生活的态度、对底层人民的态度、对权利与资本的态度而变化。罗伟章作为文人创作的适度想象,把这种悲剧的惨裂作了命运史上的勾勒,从而撕碎了消费主义乐观喜剧的面纱。

农民工的创作,在不同人格力量创作主体那里,表现各异,是为了变身为有产者,还是为了表达自身的生命体验。

 

                                   

 

灾难书写成为消费主义时代的悲剧表征,是因为灾难的叙事得到各种价值观的协一。

灾难书写与悲剧、悲剧与悲惨,是不同的概念。

自然与人的冲突,在人类这里,得到一个同一的价值观。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同价值观的冲突而构成的悲剧,有不同的质素。理想主义的浓度各不相同。

                              

                                   

 

  现代社会里,叔本华所谓第三种悲剧司空见惯、人们的心灵隔膜与精神障碍,与物质争夺中的人相食悲剧,引出普通人冲突的大量存在。但心灵的书写深刻缺乏,因为我们时代缺乏托斯妥耶夫斯基。这是中国当代文学最深刻的孱弱之处。

 

 

                                   1005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