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时代的悲剧与人生
(2010-05-03 19:10:18)
标签:
曹万生原创消费主义时代悲剧人生理想主义宗教作品残雪迟子建文化 |
分类: 论文 |
消费主义时代的悲剧,在艺术中的体现有所变异。
纯粹理想主义的悲剧在宗教性作品中依然存有,宗教性作品保留了理想的质素。张承志、史铁生诸人,可作如是观,但理想主义的内涵已经变异。张承志的激情、热情炽度减弱。史铁生的生命思考以白色的理想主义品格体现出对生命的超越。
对人类的终极信念,成为现代主义丑恶书写中的理想主义质素而得到变形。前期残雪体现了这种理想主义的色彩。后期残雪的作品在这种变形中呈现出向消费主义下降的趋势。残雪的下降也许可以作为后悲剧转化的例证?
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的书写,还保留着传统的悲剧质素。不过悲剧感被淡化了,再大的悲剧已经失去了夸张的形态,因为书写者以生存的意志消解了它的浓度,消解中,悲剧被赋予了一种大善的底色,与形形色色小人物生命意志中的人性的张力与魔力。迟子建给我这种深刻的印象。她证明了,这个民族在司空见惯的天天发生的改革阵痛中,普通承受者的生存力、苦涩中的温情与大爱存焉。
命运悲剧与生存悲剧等泛理想主义质素的悲剧在底层叙事中得到普遍的反映。这种反映因作家对生活的态度、对底层人民的态度、对权利与资本的态度而变化。罗伟章作为文人创作的适度想象,把这种悲剧的惨裂作了命运史上的勾勒,从而撕碎了消费主义乐观喜剧的面纱。
农民工的创作,在不同人格力量创作主体那里,表现各异,是为了变身为有产者,还是为了表达自身的生命体验。
灾难书写成为消费主义时代的悲剧表征,是因为灾难的叙事得到各种价值观的协一。
灾难书写与悲剧、悲剧与悲惨,是不同的概念。
自然与人的冲突,在人类这里,得到一个同一的价值观。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同价值观的冲突而构成的悲剧,有不同的质素。理想主义的浓度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