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阿凡达》

(2010-01-10 22:16:38)
标签:

曹万生

原创

影评

杂感

阿凡达

色戒

三枪

馒头

人性

成人童话

文化

分类: 杂感

                              看《阿凡达》

 

招行请客,今天下午与内子看了炒爆了的《阿凡达》。170多分钟。超长,居然耐着性子看完了。走出影院,不免又想说点中国大陆电影的问题。对不起了。

《阿凡达》的票房与观感,让人不得不承认,好莱钨的模式又获得成功。

成功在哪里?成功在两点。一是赖于对人类基本价值观念的坚持,即对善的要求的追求与较为前沿性的理解。二是对人类好奇观念、想像观念的尊重,以人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骇异视听来满足眼与耳的好奇需要。这样,《阿凡达》就以大众新奇的方式满足了大众批判现实人类的需要,这是它成功的秘诀。这本来并不高深,跟前两年成功的《金刚》一样。在某种意义上说,《阿凡达》不过是《金刚》的翻版。

在善的命题上,《阿凡达》批判了人类的贪得无魇,批判了疯狂掠夺地球资源至于最后还想疯狂掠夺太空其他星球资源的人类,电影把人类的这种疯狂罪犯化了,让人动了欲念的怒,理性的怒。这种批判,是观众在现实中深以为恶但又无可奈何的发泄与实现,同时它又基于观众的人性理解,基于观众赖以生存的基本的善的观念,所以征用了观众。这种善的追求,跟《金刚》的批判一样。《金刚》以大腥腥比人类更懂得爱的成人童话叙述,批判了现实生活中、商业化社会中、消费时代里,人类爱的虚伪与可憎,也赢得了人类的共同理解,得到了喜欢成人梦的观众的理解。两部电影同时具有的理想主义色彩,保证了电影的梦的质素。满足了电影这种成人童话的需要。

中国导演也想成功,也想大众,也想火爆,那为什么中国电影就学不像呢?

我去年谈过中国导演与《色|戒》的差距问题(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dbad80100fi7j.html)。电影作为一门大众艺术,并不排斥在大众化的同时,有对水平线以上的人性、善的探求欲,正是这种探求欲,让人们对电影有梦的满足与喜欢。当然,既然是成人童话,也不应在此作贵族化的苛求,比如认为大众化的模式毫无可取,像更加先锋的先哲一样。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导演在追求大众趣味的同时,低估了大众对善的基本态度,低估了观众对人性探究的欲望,这是中国导演浅薄的地方。比如,把《色|戒》的成功归结为所谓床戏而抱一种酸葡萄态度,不去研究人家在《色|戒》上发现了什么新的人性感受与人性体验。再比如,抱住一个不男不女的中性人物,在大众媒体上闹腾了近一年,闹得有正常趣味的人都受不了的时候,还狂热地抱着一种低于观众水平线以下的趣味地去追风。这两种态度,正是大陆导演在走大众化娱乐化道路时两个活的标本。抱有这种心态,能拍出来《阿凡达》吗?所谓的大众化就变成了低俗化,那就只能拍出诸如《三枪》,诸如《馒头》。

中国导演不解决自己诚实生活的态度问题,不解决自己人性修炼低劣的问题,不解决自己的价值观念的问题,不解决自己的艺术趣味的问题,不解决自己的大众观的问题,就解决不了真正的大众化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中国电影的商业竞争力的问题,也就当然地永远赶不上好莱钨。

 

100110,灯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鞍子坝·4
后一篇:鞍子坝·8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