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出来的“中国癌”

(2009-03-05 13:10:57)
标签:

饮食

保健

食管癌

黏膜

中国

健康

分类: 健康养生

吃出来的“中国癌”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有约30万人死于食管癌。
    临床统计显示,食管癌在中国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近四分之一,所以也被称为“中国癌”,它的高发病率和中国人特有的饮食习惯有直接的关系。
    “趁热吃”是罪魁
导致“中国癌”的罪魁祸首就是过烫的饮食。
食物如果过烫,会使食道最里面的一层黏膜上皮层损坏,如果这种损害经常发生,黏膜在反复增生的过程中会出现变异的细胞,最终会形成癌细胞,直接诱发食道癌。
此外,常吃刺激性饮食如酒精、烟草、发霉的食物、食道疾病、吃胡椒、咀嚼槟榔等慢性刺激也会引起上皮细胞增生。
    多食酸菜也是病因
中国人的饮食中亚硝胺含量较高也和“中国癌”的高发病率有关。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我国北方居民喜食酸菜,而酸菜内即含亚硝酸胺。实践证明食用酸菜量与食管癌发病率成正比。
膳食中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及必需的脂肪酸,也会使食管黏膜增生、间变,进一步可引起癌变。微量元素铁、钼、锌等的缺少也和食管癌发生有关。
此外,人群的易感性还与遗传和环境条件有关。食管癌具有比较显著的家庭聚集现象,高发地区连续三代或三代以上出现食管癌患者的家庭屡见不鲜。
    饿死人的“中国癌”
多数晚期食管癌患者并不是死于癌症,而是由于无法进食而饥饿致死的。而食管癌患者往往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多为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慢性食管炎症、食管上皮增生、食管黏膜损伤、食管憩室、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瘢痕狭窄等均被认为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此类患者要定期进行体检。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引起注意:
1.胸骨后哽咽感:吞咽食物时老觉得咽不下去,且进行性加重———开始是吞咽固体坚硬食物困难,继而是软的固体食物,最后流质食物也难以下咽。
2.病灶反射性疼痛:约半数病人咽下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微疼痛或闷胀不适。
3.恶性肿瘤的全身症状:低烧、消瘦、乏力等。
         好习惯拒绝“中国癌”      
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养成以下饮食习惯,则可以预防食道癌的发生。
1.保持“低温”入口:人的食道黏膜只能耐受50-60摄氏度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会被烫伤。所以,热水、热茶、热汤、火锅、麻辣烫等最好都保持到“低温”再食入。
2.保证“三不”“两补”:一不吃发霉变质食物;二不吃污染的水源;三不吸烟、饮烈酒;一补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二补维生素C。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