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久摇不中的“刚需”,送一块车牌又如何?

(2018-05-07 22:02:33)


由于浙A牌照限牌新政发布,并开始公开征求意见,于是,关于车牌摇号的话题再一次成为网上议论的热点:调整增量指标和更新指标的有效期;设置个人竞价指标数量动态调节机制;久摇不中群体每年可多摇两次,还有中签率加成。其中,门槛设置应该高还是低,是公众的主要关注点。针对这事,我们请本台特约评论员朱成方,听听他的观点。

杭州的车太多了,多得高峰时段路面上车子打堆,动弹不了;杭州的泊位太少了,少到每天下班开车回家,都不知道自家的车能在哪个角落过夜——所以,对于车牌摇号的无奈,人们都理解。但一说起摇号,为啥还会有“一肚皮怨气”呢?说千道万,也就是摇号太难,竞价太贵。特别是说起连续摇号24个月不中的,可以参加额外摇号的事,想吐槽的人就更多了。

对囊中并不宽裕,又急着想买“代步车”的“刚需”来说,一块竞价车牌,就是“半辆车”的代价了。所以,摇号是他们唯一获取车牌的手段。但还有一些人,本着“摇摇看”的态度,“一不小心”摇中了,却又将值“半辆车”的牌牌丢在风中了。可见,在设定“门槛高低”之前,我们是否先得解决“谁是刚需”的问题呢:有的人家里有车,但为了应对限号上路,便想买第二辆车;还有的人就是来“蹭热度”的,即使摇中也会随手扔掉。这样的人,假如24次没摇中,该不该为之再增加摇号机会呢?还有的人的确是刚需,但为了增加摇中的概率,本来只想买一辆车的,却举家出动参与摇号,假如“一不小心”同时摇中两块车牌,拿一块、扔一块是必然的,这样的人,24次没摇中的话,对他们家所有参加摇号的人,是否统统都给“多摇两次”的机会呢?

如是,与其乱给额外摇号机会,还不如干脆以家庭为单位,对两年以上久摇不中的无车家庭,给予一次免费申请配备一块车牌的机会。至少,这么做显得更加具有目的性。你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