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征求意见稿为啥受冷落

(2011-07-13 15:44:39)
标签:

杂谈

    7月11日,是《南京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和《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截止的日子,然而,工作人员竟发现,截至7月11日下午4时30分,这个在网上公布了半个月的征求意见稿,只有一位市民提出意见。为此,他们感到十分意外了这两个《办法》为啥会遭遇如此冷落呢? 

    我觉得,发生了这样的事儿,不能关老百姓,要怪,还得怪南京市的相关部门的“工作惯性”。你看,有记者就此事在南京街着随机采访了很多市民,那些市民是怎么回答的呢:有的说,我们不知道有这件事儿,还有的说,知道呀,但这种事儿只不过是政府部门走走程序的,老百姓说了也白说。

    是不是南京老百姓对城市绿化的事比较冷漠呢,回答当然是“不!”,因为,就在不久前,南京修地铁砍了一部分法国梧桐,老百姓就炸了锅了,网上一片呼声,强烈要求相关部门刀下留树,为市民留下这片浓浓的绿荫,很多市民甚至说,宁愿多走几公里路,也不愿砍掉这些已在南京城生长了几十年的老树!

    话说到这个份上,这事儿看来已有些明白了,就是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当地的官员平时是怎么对付老百姓的,老百姓也会怎么对付当地官员。不少政府的相关部门的确把“证询民意”当作一种标签来张贴的。比方说有的地方要调整自来水价了(所谓的调整,说白了就是涨价),调价之前总会邀请一些市民代表开个听证会,奇怪的是,这种听证会召开的结果,大都会“一致同意”相关部门涨价的诉求,至于这些市民都是干吗的,开听证会前,有没有去走访下左邻右舍,听取他们对涨价的呼声,在投标表决时,是不是真正代表自来水用户的心声,只有他们自个儿知道了。但每当这种听证会的结果一公布,总会召来骂声一片,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还有人说,这次没票的结果,主要是宣传没到位造成的,很多人不知道这事儿。 那么,是不是南京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宣传能力弱了点呢,我看也不是,因为,在不少人的眼中,这证询民意,本来就是“走程序”的,什么叫走程序呢,那就是:这事儿必须得这么做,但我还得那样干。那怎么才能顺顺当当地“走完程序”呢,最好就是悄悄地进城,打枪的不要!知道的剌儿头少了,提意见的少了,咱办起事儿就顺当了。当然,最恶劣的是找一些托,让他们咋说就咋,就想开听证会那样,那才叫皆大欢喜了。
    不用说,这类事儿碰得多了,老百姓能做的只能是用脚投票,用冷漠来投票,用骂声来投票了。

    那么怎么改变这种尴尬现象呢,其实真要起来做也不难,只不过得改一改走程序,过场子的老法子,让证询民意变得真实,可靠。做事儿前先公示,然后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广泛听取老百姓的意思和建议,并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再请专家和人民代表、市民代表来理清头绪,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同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同以后的落实情况统统晒到“阳光”下,这才是正道。 朱成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