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做假,水很深,水很浑
(2010-07-05 17:10:09)
标签:
杂谈 |
收视率做假,水很深,水很浑
朱成方
“收视率”作为当前全世界电视行业中的“通用货币”,由市场普遍认可的一家调查机构提供调查数据,有利于行业标准的统一和管理的规范化。而目前,这种模式正在产生“蛀虫”。
为啥会产生这种现象的?一方面,惩戒机制缺失,造假成本几乎等于零,另一方面,造假方式隐秘且难以查证,于是,个别电视台便采取了买通样本户的卑劣做法。
据报载,某直辖市一位周姓出租车司机家中,去年春季安装了一台索福瑞的测量仪。一个月后,就有人来敲门,说是如果他看某一卫视台节目,就会每个月得到200元的好处费,且每周还会有小礼品,逢年过节还会有人登门来送大礼包。此后,收视调查机构进行现场查实确有贿赂。目前该样本户已被撤销。
信息是怎么泄露的?行贿受贿者都受到什么处罚了?这里面的水很深,水很浑。
再从深处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
首先是这个收视率数据本来就是缺乏代表性的,因为样本户太少了.据业内人士介绍,以索福瑞在某一线城市为例。一个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只有不到500户居民安装收视测量仪,据相关人员根据测算,有些城市,只要有一户样本户,能成功提交全家全天看某特定卫视的数据,该卫视的数据就能一下子上升0.3至0.5左右,几乎翻一倍。所以说,对一个本来就缺乏代表性的数据,就是做假了,也不易被发现.
其次,行贿和做假的成本太低。你看看,每月200元,再加小礼品,就能让收视率“腾腾地”往上涨了。而当造假事件被揭露以后的代价是什么呢?行贿的电视台,节目照播,受贿造假的样本户呢?取消样本户资格。不用承担哪怕最轻微的处罚,造假成本完全等于零。
由此看来,我国收视率调查过程中缺乏来自第三方的监督与相应管理惩戒机制,已成为一个大漏洞。
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没有,比方说我们杭州市,几乎家家市民家都安装了机顶盒,那么,收取全民实时收视信息并不难,当这个城市的千家万户家家都成了样本户以后,我看你还怎么作假?
前一篇:头颈实细,只讲食饥
后一篇:婴儿乳房大了,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