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不等于高通胀
——随记
通货膨胀是金融和社会经济问题。高房价的存在是供需之间在市场博弈的结果,也是部分高收入者或高收入预期者有财力支付房款的一种表现,说到底房价问题是某一领域的市场供需反映的问题。高房价不等于高通胀,高房价不会引发高通胀。
正确认识高房价问题,实际是对宏观经济的是否正确理解的问题。把高房价与通胀搅合在一起,试图设想一个结论,是天真的想法。
房地产市场和货品投放量有关系,但是与通胀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很多时候货币的投放量增加,直接流向对应的房市,还可以间接的抑制其他需求,延缓通胀压力。如果没有这样的市场就没有更多的货币投放量。正是巨大的货币发行或投放量让更多资金进入了楼市、股市、车市,刺激了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而不是进入柴米油盐市场,引导资金的流向,这就是经济,这就是常识。
区域性房市的高房价等等经济现象,如果调控的当,某时候还会使部分消费者节衣缩食抑制其他消费价格增长,从而延缓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是应该强调的道理。
在房地产市场,高收入者或有偿还能力的购房者没有购房资金,银行贷款给你,
这样等于增加货币量投放.,而且放大了投资量,把个人的储蓄引入了楼市。倾斜的个人贷款政策很明显有抑制其他需求的作用。金融机构在按揭问题上的政策倾斜也是向房市增加货币量投放的一种经济刺激方式。有贷款的购房人,未来的一部分收入已经不是用于未来用于一般商品的收入了,而是通过还贷回笼到银行,一部分作为银行利润进入初级分配,一部分参与再分配领域或者再投资领域,这样就缓解了通胀预期。把过多的高收入者的收入按照既定的渠道回到了银行,而不是冲击一般商品市场,延缓部分通胀压力,于国于民有什么不好?
有位“学者”说:房价涨就是通胀对吗,他说高房价不计入CPI掩盖了通胀对吗?
换个角度讲,现在还没有柴米油盐贷款业务,如果投放在这个领域资金很多,或者买了低价房子以后余下的资金进入一般消费领域一定引发全面通胀。这种跷跷板的关系是很容易理解的。所以,就房地产市场来说,问题不是高房价,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大量建设速度。
价格涨落有一定的阶段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与一个领域相适应的时候,或者原材料市场的价格上涨,或者房地产领域的价格上涨,或者一般商品上涨。反之也然。如果无序上涨或下跌,不是通胀就是通缩。
一个领域发展成熟的时候这个领域的商品价格就失去上涨的理由,资金就会根据自己特性流向更有投资价值的领域,这就是市场的供需规律。
成长期的市场范围小、价格一定很高,利润和成本一定都很大。成熟起来的时候,价格一定稳定或者微调。今天的电脑普及了,市场价格一定稳定,购买电脑虽然没有感觉支出的名义货币减少很多,但是明显便宜。看着现在的价格,回想当初的电脑价格,初期IT行业确实是暴利行业,但是没有那个时期,就不可能有IT的大发展、大普及,这就是货币的巨大作用。
房地产飞速发展,货币投放量一定很多,投放的方式也很多。只要货币投放适当,进入房市资金的流通方式、范围就可调可控。在货币量一定的条件下,即使一些城市房价高甚至暴涨也不是所谓的“通货膨胀”,也不可能引发包括一般商品市场价格的上涨,二者有负相关性。这是一个经济常识。
前几年,人们争论的不是说道理,而是在做游戏。把高房价作为靶子,试图告诉人们高房价等于通胀,这样的推论是不对的。
回过头来看,没有房地产业的高增长,就没有老百姓追求财富增值和安居的梦想。通过货币政策刺激,城市化加快,圆了无数人的进城梦,推动了无数产业平稳转移。
什么是经济刺激政策?增加一定领域货币投放量就是刺激这个领域的政策。什么是政策导向?让更多人的目光投向这个领域、并发展了这个领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就是正确的政策导向。
把统计局公布CPI数据当话题,看到数据显示没有通胀,硬要引导人们认为有通胀,其实,这种导向于事实于情理有点不符。
狼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用高房价吓唬害怕通胀的人。
其实,在经济稳定向好的情况下,房价高低不等于通胀或通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