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80后“点赞”
------飞鹰
2015年台历最后一页就要翻过去,回首一年,感慨多多。我的80后孩子每天匆匆忙忙工作,有条不紊的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在外成了单位的“老人”及岗位中坚,在家为“宝宝”撑起了一片天,这些让我心里格外踏实。于是我生发了深深的思考:社会应该对80后有个再认识,80后不再是孩子,也不再是“小皇帝”,80后这个群体已经成为当代“奔跑”的一代,成为支撑我们时代的生力军。
我们正处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时代,对80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为多些呵护与支持,多点一些“赞”,就是对他们最大信任。
提到80后,家长们往往从关爱角度放心不下,于是放大到社会对他们有了一些片面看法,比如:说80后们“不成熟”、“年少轻狂”、“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至有人封其为“垮掉的一代”云云,大有”恨铁不成钢“感觉。
事实上,满眼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80后已成为社会发展和行业进步的主力“队员”,一些有意思的创新创业奇闻、奇事、奇葩不断让社会惊奇,80后们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用互联万思维把“互联网+”搞得风生水起,他们不断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创造着新时代的生活方式,他们用打拼成果证明自己这代人是充满朝气的时代进步的“行走力量”。
笔者曾对某科技企业进行观察和了解,发现很多重要科研成果是由80后“操刀”而成,许许多多80后的“轻狂”想法成了现实。当我听到有些科研成果在国家重大活动中得以运用,并聆听他们富有见地的科研成果描述及公司运营设想的时候肃然起敬,完完全全超出我们这些所谓“大人”的想象。
当我们享受生活中诸如网上购物、互联网信息、影像影视、白色家电、绿色出行等等便利的时候,惊奇发现:重要成果的“后台运行”固然有60后、70后的科技精英们支持,但组成“主力队员”却是80后及其深度的参与;80后的工作业绩不断跨越“缺乏社会责任感”这条“红线”,扮演着加速提升社会生产力效力的“推手”!
从社会大视角看,近年媒体不断有80后亮相国家及地方人大会议的报道,无论国家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都有80后的人大代表为国是献言建策,让人们明显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无论国家还是农村、社区、公司,都有80后做“村官”、做“老板”、做志愿者、搞科研;在都市和乡村的大街小巷,都有80后忙碌的身影。一个有时代烙印的群体,正以超越前辈的知识、力量和姿态支撑起时代的的一片天。
我在想:每一代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都有独属于这一代人的幸运,理所应当有专属于这一代人的苦恼,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有共同的特质,但是一个人的命运并不取决于所谓“幸运”与“苦恼”,而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孕育在自己打拼和行走之中。
我想对80后说,众议80后算不了什么,如果把80后换成70、60甚至90后也同样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烦恼与快乐。80后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他们听说过父辈讲述“匮乏时代”的奋斗经历,从多个渠道知道苦难中国的历史,他们身处历史上最接近中国强国梦想的时代,他们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最大关爱,所享受的家庭温暖和全面的教养也是上几代人所不能比拟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有困惑,在工作中有迷茫,但仍旧挺起脊梁,摆脱众议,走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路,这也可能是80后们最大的成长“快乐与烦恼”。
80后作为年轻的一代,担当祖国重任正当时。80后成为复兴大业责任人和担当者是历史赋予的重托。生活中有那么一群追梦的80后,在一个富有激励氛围的感染下,用行动证明自己并非众人眼中“垮掉的一代”。人们恰恰看到,他们正在梦想路上奔跑,这一代人是一支追逐中国强壮之梦的“乐跑队”。
由我的80后孩子想起80后这群“孩子”,由80后的快乐与烦恼,想起社会对80后的议论与重托。现实告诉我们,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革,80后是一支践行中国梦想的有实力的“行走的力量”。
我相信,互联网和全球化所带来的新的观念,让他们有远比上几代人有更开阔的视野,他们张扬自己、追求个性、挑战权威、破旧创新。在我看来,这一代人有强烈个体性的价值观,同时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所体现的新文化性格和新社会价值观,与物质匮乏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前辈有很大不同,他们已经成为富强中国的第一代参与者和继承者,他们是值得社会深入思考与信任的一代人。
时代造就了80后不沉默、不服输、有血性、不简单的一代新生之辈。社会就应该给80后更多的支持,无论他们搞科研、做管理、当村官、做企业家,也无论他们是“狂妄”,还是“奔跑”,除了社会包容他们的“不足”,时时给予鞭策,应该为他们更多的点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