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荷之美
夏天来了,满塘绿荷生机盎然,顿时想起往年的残荷.......。
其实水陆草木之花族中很美丽、很高雅之花当属荷花。
从生发期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宋杨万里)到青春期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宋·周敦颐),至晚年“留得残荷听雨声”(唐.李商隐)。花的一生,匆匆而过,更多赞美当给残荷。
周敦颐之所以评价“莲,花之君子者也”,说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性格,描述了莲之“香远”。体会她壮年的"伟岸、正真、朴质、严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荷花有不同季节的自然之美和生命表情,盛开的荷是美丽壮观的,残荷更是婀娜多姿,特别是残荷更能体味其生命的完美。荷花的晚年虽然赞不绝口的游人远去,红眼嫉妒的百花逝去,其自身依然充斥“固守、期待”的生命气场。
换个心态看荷花,换个季节赏残荷,会多一份喜爱、多一分敬佩。人生一世,荷长一秋。初荷、绿荷、艳荷之后必然是残荷,短短几周、几月之小荷、老荷、残荷结束一季,又为下一季新荷孕育。赏残荷可谓:残花留存荷叶绿,花落莲子更饱满,荷沉水底作塘泥,总为新荷露尖角,物竞天择尽职守,百花不言亦洁高。
民间的“春不看落花,秋不观残荷”,已成昔日旧历。苦难的日子看落花残荷,必然生发些忧愁、落寞、孤独、颓废之情感。
今天看残荷,更多想残荷的奉献。自然界残酷的物竞天择中,荷作为一种物种在淤泥中保持着顽强生命,面对落花的冷酷现实,保持“残荷”的自信之身,珍重转型的坚韧。可谓:“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
花不败,留余香,花虽去,子更多。难道残荷之美不是在奉献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