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才是楼市的营养药
楼市火爆,大效力的打压政策像一副泻火的中药,让市场退了烧,大病初愈的市场经过休整,正在恢复市场内在的自控功能,此时市场最需要的不是严厉的调控政策发挥更强大“药力”。市场正在恢复健康,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微调政策适时、适度符合市场运行与成长的规律,社会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专家适时“换脑筋”正当时。
国家对楼市宏观调控与地方微调相辅相成基本合乎政策与实际相吻合的预期。应该说微调与不微调也不必成为一种固定僵化的思维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才可能防止“官僚”式的政策,才有政策执行力。不出“中南海”的政策一定和院墙外面的实际有抵触。
但愿微调有节奏,但愿微调成为房地产市场健康成长的营养药。当宏观调控的“干扰素”把市场终端投机投资因素挤出或冻结的时候,刚需也遇到了营养缺失尴尬,组合拳中首付款提高、贷款利率增加、购房费用增加等拳法也让刚需者、享受型需求者受伤,据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自2011年下半年来,北京、上海、杭州、重庆、成都、厦门、武汉、合肥、南京、常州、吉林、中山、长春、芜湖、广州从化、马鞍山、沈阳等约有30个城市出台了不同角度的楼市微调政策。实际是对刚需的一种营养调理,刚需优先受益、享受需求随后跟进符合分类排队的规则。
多个城市多种微调等于一副中药根据病情增减其中几味药罢了。限购是主药方,只要不“越限”微调就应该鼓励,何况还有不限购城市基本不发育的市场。因此,几十个城市出台不同角度的楼市微调政策是对限购副作用的一种修正,也是对受伤的刚需一种多样的“小补”,虽然这种营养药不会马上见效,但是这种微调比以往的刺激性“激素药”更有效果.
楼市不需刺激,也不需“救”,善待刚需足以。中药有退火药、有刺激药、有营养药。对楼市而言,政策如同市场的调理药,市场吃过退火药、刺激药,而今市场趋于健康,刚需主体需求地位已被政策“扶正”,有效需求正在跃跃欲试,微调更有利于增加市场的“营养”。
微调是必然,微调是市场的营养药,稳刚需等于稳市场。市场再吃退火药和刺激药,一定会发烧和畸形。
市场本不该吃药,可是市场确实有失灵的时候,吃点未尝不可,大病初愈期再给一点不过猛的补药,市场功能恢复到什么药都不吃的健康时代就会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