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的规划会加大社会成本
城里生活的老百姓感觉时间不够用,钱不够花,生活节奏紧张,难题多多.走路难、开车难、看病贵.....,看起来彼此不相关,实际是城市运营过程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布局不合理所致。
孤立的规划以及区域与区域规划的功能缺失加大了社会成本。对老百姓来说,提升生活品质除增加个人收入外,享受科学规划带来的优美、顺畅的社会环境,让居住、出行更加便捷的意义十分重大。
城市的困惑很多与居住密切相关规划失调有如下:
1.城市住宅建设与交通建设规划之间不协调。让城市交通三五年一小堵,十年一大堵,今天A地堵经过抢通,明天传导B地又堵。规划的不协调,让城市“堵病”突出,想尽“西医式”的一切办法多修路还是堵,限制出行只是缓解一时,难解决规划的遗憾问题。原因是对城市住宅建设与交通建设所遵循的规划方案彼此孤立,缺少协调机制,如此病灶不解决堵病难除。老百姓出行依然时间成本加大、交通成本增大......。
2.住宅建设与开发区、生产经营区的规划之间羁绊。我们不是美国、加拿大的国情,我们的住宅区与实体经营区、工作区之间需要布局紧凑、便捷和节能,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浪费。否则,打工的时间浪费在上班、购物、旅游、乘车、会务、就学、就医等等无效的奔波上。。
3.生活配套区、休闲区、购物区之间的不协调难以让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公益性设施布局失衡,让老百姓难以公平享受优质公共服务,大量“难民”云聚,加大社会人员流动。
4.城市与乡村规划建设不协调。民工潮、用工荒、就业难、买票难、租房贵........,既反映城乡规划不协调,又反应就业体系规划与建设欠科学。
5.我们的规划特点是拆了建、建了拆,致使社会成本上升。在规划布局问题上,古人的眼光值得称赞。我国保存完整的古都建设模式百年不落后,有“八卦城”、有古都、有古水利工程、古文化设施......。古代城里的人流、物流合理布局令人称道,古道、住宅、庙宇的设计功能的实用性熠熠生辉。
6.规划是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实施规划变规划为现实具有强大的辐射性,这个辐射功能就是区域规划之间的关键点,也是社会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规划不是孤立的,是具有规划与规划之间无缝相接的蓝图,是区域之间共享辐射、共防辐射的共赢规划的规划。
社会成本上升,老百姓的有些烦恼无疑是规划不周惹的祸。
解决社会成本上升的问题,加大城市综合规划、开发、建设、经营有重大意义。一个城市把居住、办公、商业、休闲、旅游、这些功能混合在一起,综合满足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各种需求,同时把各功能之间的联系、互补互促、互相派生的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已经落后现代生活的人们各种不断增长生活品质需求的传统规划、开发、建设模式必须改良,实现向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和有效节省社会资源的科学的规划、开发、建设模式转型,这种城市综合体结构更有利于防止通过发货币引发畸形发展的通胀。
城市土地功能的混合利用比孤立规划一地、一城更科学。综合规划是城市中心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综合体不但聚集产业、方便提升区域内居民幸福指数,还有利于形成多个商圈互补、互促,形成新的社会分工的新格局,既有利于缓解现代交通给城市带来的“堵病”,也成为国民经济稳健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性保证。
减低社会成本应从基础性、科学性的城市规划入手。科学规划一城、一地、一小区给社会带来的效益不亚于一项重大科学发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