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价值难用货币来衡量
北京市国土局公布2010年预计供给的土地总量约为2500公顷,其中50%用于保障性住房,并由此认为明年的土地供给总量约在2009年的基础上成倍增长,并自认为总体供给量充足,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政府公开公布明年的土地供给情况原是想用土地供给的充分来抑制土地价格和房价价格的上涨,但实际的效果却成为再一次推动房价上涨的信号。
用货币来衡量土地的价值,是目前土地市场上的误区。谁也不可能预测土地40年、50年、70年的增值幅度,谁也不知道附着在土地上的建筑有多大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总量供给能不能满足总量需求很难说清楚,总量供需不是房价高低的原因。另一个角度讲,与土地量对应的土地价值也难用货币来衡量。
未来的历史比我们的现实更聪明,更能说明土体价值几何!用货币来衡量土地的价值应该是表面的、暂时的、短视的,难以科学表现土地的真正价值。
公益性用地虽然没有明码的市场价格但是随着社会发达,其历史价值无法估量;工业周期决定工业用地一段时间的价值,但是货币不可能衡量下一个周期的价值;办公需要用地反映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货币也难以衡量其全部价值;旅游地产反映历史和自然资源在当下的价值,今天的地产将来价值如何难以用货币衡量。
住宅用地更是如此。土地价值依然具有动态性,收益也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企望用招拍挂或其他交易把土地价值用货币凝固在一个时点上,不过是权宜之计。
土地的价值难用货币来衡量,一定会被历史和现实所证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