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文化感悟随笔休闲谈天说地 |
分类: 回忆与畅想岁月 |
岁月流逝 难忘军旅情怀(之八)
飞鹰
美好记忆别有一番风味
夏季,不光是蚊子奇特,体味武汉郊外自然环境也别有一番滋味。
农场属于武汉市东西湖区,过去是沼泽地。六十年代响应毛主席“五七指示”,部队垦荒种地,把沼泽变成了粮田和鱼塘。
生活在这样独特的环境中也令人难以忘记。空中飞舞的昆虫、蚊子与地上及水中的各种生灵组成强大的“三军兵团”,时刻离不开人们的视线。成群的青蛙、蛤蟆、蚂蟥、刺猬、蛇蝎和乌龟时时出没在小路上、池塘边、田野间。初到那里生活,常常有一种炼狱般的痛苦和恐惧。一旦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你会有很多办法抵御袭击,躲避伤害,找到乐趣。时间长了,你会慢慢爱上这片土地。感受生态平衡之美,自然界中青蛙、蛤蟆、蚂蟥、刺猬、蛇蝎、乌龟还有我们毕竟谁都不能少呀!
生活这里有很多闲情雅趣。晚上欣赏荷塘月色、聆听一片片水田中各种蛙类悦耳的叫声,白天可以看到蛇在水中舞动、耗子在池塘游泳的“美姿”,还能欣赏荷花、水草和湖面上的水浮莲,这里美不胜收!
要说抵御昆虫袭击,躲避蛇蝎伤害,战士们有很多办法。比如蚂蟥这个东西很厉害犹如吸血鬼,在田里作业时,一抬腿就会有几只蚂蟥吸附在你的腿上。据说能钻到血管里。蚂蟥吸血的时候不痛不痒,如果不及时发现,会伤害你的身体,危及你的生命。你说可怕不?我们却有一套办法对付它,在稻田偶尔遇到蚂蟥吸附在你腿上的时候,不要用手拽,要用手掌拍。蚂蟥这个虫子有个怪毛病,就是大家常说的:“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用手拽,它会咬着大腿赖着不下来;用手掌拍,它就一命呜呼了,手掌上还会留下蚂蟥吸附鲜红的血迹。为了防止蚂蟥伤害,部队要求常在稻田劳作的战士每人都要在腿上摸油,然后扎腿带(俗称裹腿),做了这些防护措施,就可以在稻田安全作业了。
在农场,看见蛇和耗子是常事。水里的蛇很多,路上的蛇也很多,不过都不是毒蛇。尤其春天,正是蛇繁殖的季节,走在田间小路上,偶尔碰见十几条拇指粗的蛇缠绕在一起,横在路中央,冷不丁看到那些缠绕在一起的蛇,能把你吓出一身冷汗来。不过据当地老乡讲,它们很少袭击人,你不要惊动它就是了。在鱼塘上,常常能看到蛇在湖上游来游去。蛇与黄鳝很相似,但在水里就好区别了,蛇不在水中筑巢,黄鳝不在湖面上游泳。不过,在当地蛇和黄鳝都是餐桌上的美食。
记得七八年“双抢”以后,一连下了十几天雨,技术员zzm巡视场部北面“二百亩鱼塘”堤坝时,看到柳树干上盘踞着一条胳膊粗的大蛇,他赶紧回来告诉我们班的几个战友,安徽寿县籍的战友lsw和几位战友拿着鱼叉赶到那里,不间断的毛毛雨已经使大蛇无法觅食,大蛇盘绕在柳树上一动不动。大蛇有三米多长,蛇皮黄黄的、嗖嗖地吐着蛇芯子,战友们用鱼叉迅速插进蛇的头部,把蛇捕获。老兵lsw高举着鱼叉回到了营房,大蛇缠绕在他的手臂上,蛹动着冰凉的身子。看着这条大蛇,我的后脊梁直冒凉风,头发丝都立起来了。可lsw和班里的几位战友,竟把大蛇吊挂在营房前的柳树上,剖开蛇膛、扒了蛇皮、把蛇剁成小段儿着实炖了一大锅,弟兄们买酒开斋,场部的王干事、李助理员、单助理都来品尝,我也和他们凑在一起解馋。
在北方人眼里,蛇在水上游就够新鲜了,如果看到耗子游泳那就更稀奇了。我们伙房后面有很多耗子,它们个个都会游泳,耗子们既会“狗狍”又会潜泳,技艺高超。我们常用豆饼喂养鱼塘里的鱼,鱼塘觅食的耗子也就沾光了。为了生存,耗子们练就了一身表演游泳的技能。夏天,我们围着伙房后面的湖塘吃饭,耗子们也习惯了和我们嬉戏,常常跑到我们眼皮底下觅食。耗子们很有意思,不理它就在水面游泳,仰着头来回来去“狗狍”;用砖头打它就迅速潜到水里,很少有人抓着他们,真的是一大奇观!
大自然赋予很多精灵生存空间,大自然造就了生态平衡,于是就有了一定的自然规则。生物之间相生相克,鸟多、蚊虫多、鱼多、水多、草多构成了和谐的生物链。自然生态让我们学会了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很多好办法。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学会了抵御、防范、适应的本领,也让我们领略到大自然那博大的胸怀。我们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为什么武汉有“养着孩子吊起来”的说法了。直至今日,武汉的美景还令我回味无穷。